67岁的周英年是“共读南京”活动的参与者、推广者。他多次担任“共读南京”活动的户外领队,带领读者、市民以书为媒,寻访明代南京“四重城垣”遗迹、明清金陵四十八景等,用脚步丈量城市、触摸金陵文脉。
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何让阅读更为便捷?抢抓数字时代“屏读”兴起的新机遇,就成了南京的新探索。在“地铁流动图书馆”,市民、游客只需手机轻扫,即可获取优质电子书资源。
在南京,阅读不只是在书房一隅、书店一角,也可以是在奔驰的地铁上、自然的山川形胜之中。
阅读陪伴成长
阅读,关乎个人成长,也关乎城市未来。
公益阅读组织“砖文漫话”创办人刘向荣在阅读中,找到了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2021年5月,刘向荣第一次参加“共读南京”活动——走读《旷世城垣——南京明城墙》。
正是在阅读、行走之中,刘向荣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书友,共同创办了公益阅读组织“砖文漫话”,编写文章、组织城墙公益活动、开设社区课堂等,带动了更多人走近南京、守护城墙。
从参与者到领读者,刘向荣在南京这座城市找到了精神认同和自我价值,“希望和我一样来南京生活的新南京人,一起共读南京、品读经典,让阅读走进每个人的世界,让知识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京活跃着600多家民间阅读推广组织。
在南京,青少年的阅读,也一直备受关注。2024年8月,《新时代南京市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行动方案》印发,推动经典阅读更好地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南京教育部门还精心挑选了《论语》《世说新语》《红楼梦》等18部著作,通过师生共读、同学诵读、研学寻访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品味经典、厚植家国情怀。
阅读伴随着南京城的生长,也孕育着南京城的未来。
(本报记者苏雁本报通讯员张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