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2022年的上海,一位母亲在普陀山禅修49天后,将夫妻共同购置的588万房产全数捐给寺庙。当时刚考上华东理工的女儿攥着录取通知书,眼睁睁看着自己住了十二年的家变成转账记录上冰冷的数字。
房产中介至今记得那套三居室的细节:男主人亲手设计的红木家具,女儿卧室墙上贴满的"三好学生"奖状。这套用丈夫车祸赔偿金提前还清贷款的房子,最终化作寺庙素斋馆的袅袅香火。19岁的姑娘在法律援助中心得知,即便父亲那份遗产本该有她一半,但房产证上只有母亲的名字。
现在静安区的老邻居们常看见两个身影:穿着褪色僧袍的妇女在变成瑜伽馆的旧居附近徘徊,骑着贴满大学课本封皮外卖箱的姑娘在写字楼间穿梭。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女孩五年搬了七次家,最新登记住址是某外卖站集体宿舍。
最让人唏嘘的是银行流水单——母亲每月领取寺庙1500元单资,女儿助学贷款账户每年进账1.2万。而那张写着588万的转账凭证,在禅房功德簿上被标注为"无名氏捐赠"。居委会调解时,女儿只问过一句:"把我爸设计的家捐了,您问过他在天之灵吗?"
法律人士指出,这起纠纷撕开了婚姻财产制度的隐秘角落:当房产登记在单方名下,未亡人确实有权处置全部资产。但看着女孩外卖箱里泛黄的全家福,就连处理过无数家事纠纷的老法官都叹气:"这世间哪有什么因果报应,无非是活着的人互相折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