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734年,俞鸿图被雍正皇帝处以腰斩。由于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被斩为2截的俞鸿

1734年,俞鸿图被雍正皇帝处以腰斩。由于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被斩为2截的俞鸿图,并没有立即咽气,他颤抖着用手指蘸血,在地上连续写了7个“惨”字后,才痛苦万分地死去。 俞鸿图,1693年出生于浙江海盐,那地方自古文风浓厚,他家更是书香门第。从小他就聪明过人,熟读四书五经,尤其擅长诗文。1712年,19岁的他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真是年少有为。考上后,他被选为庶吉士,进了翰林院,这可是当时读书人的最高殿堂。在翰林院,他参与编修《实录》《会典》等大部头书籍,跟同僚们讨论学问,名声越来越响。后来,他被任命为编修,专门校对书籍,做事一丝不苟。几年后,他升任侍读,给皇帝或皇子讲课,靠着学问和正直,逐渐得到雍正帝的赏识。 1732年,俞鸿图被派往河南做学政,负责当地的教育和科举考试。科举是古代读书人翻身的梯子,多少人挤破头想考个功名,所以这个职位责任重如山。俞鸿图到任后,立马整顿学风,严查作弊。他亲自盯着考场,安排信得过的人看守,确保没猫腻。考试时,他把考题钥匙揣在身上,晚上睡觉都压在枕头下,生怕出半点差错。在他管辖下,河南的科场风气好了不少,读书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觉得他是个硬气的清官。 可惜,俞鸿图家里却埋了颗定时炸弹——他的小妾林氏。林氏是江南名门出身,长得漂亮,颇得俞鸿图宠爱。可她嫌他太清廉,日子过得不够阔气,心里早就憋着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准了她的贪心,暗中拉她下水。林氏跟家里的仆人张三勾结,干起了出卖考题的勾当。她把考题抄在薄纸上,藏进俞鸿图的官服里。他穿着这衣服进考场,守卫不敢搜身,张三借机取出来,偷偷递给外面的买家。买家拿到题目,提前备好答案,考试一结束,榜单上全是富家子弟,寒门学子只能干瞪眼。 这事瞒不住,河南巡抚王士俊很快就听到了风声。王士俊的儿子也在那次考试落榜,他气得牙痒痒,认定俞鸿图收了黑钱,搞乱了科场。王士俊不是什么善茬,他早看俞鸿图不顺眼,这回逮着机会,写了份奏章,直指俞鸿图纳贿营私。他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摆明了要置俞鸿图于死地。奏章里,他添油加醋,把俞鸿图说得一无是处,完全不提自己儿子的落榜可能另有原因。 雍正帝接到奏章,火冒三丈。他最恨贪官污吏,尤其科举作弊这种事,动摇了朝廷根基。他立刻派户部侍郎陈树萱去河南查案,陈树萱带着河东总督一块儿上阵,摆开架势要挖出真相。调查组传唤了林氏和张三,林氏扛不住压力,全招了。她一口咬定是俞鸿图指使她泄题,张三也附和着点头。俞鸿图百口莫辩,他压根不知道内情,可证据摆在眼前,他只能认栽。调查结果上报后,雍正帝认定俞鸿图罪不可赦。 刑部接到案子,最初判了个斩首,觉得这已经够重了。可雍正帝不解气,他亲自改判腰斩,要让俞鸿图死得惨些,好震慑其他官员。腰斩这种刑罚在清朝不常见,比斩首残忍得多,人被拦腰砍断,往往不会立刻死,痛苦得让人不敢想。1734年秋天,俞鸿图被押到刑场,监斩官宣读圣旨,列出他的罪名:纳贿营私,败坏科场。刽子手执行时故意磨蹭,慢刀下去,俞鸿图被砍成两截,下半身瘫在地上,上半身还在动。他挣扎着用手指蘸血,写下七个“惨”字,才断了气。 关于俞鸿图的死法,历史上说法不一。《清史稿》记载他是被斩首,但民间传说坚持是腰斩,还说他写“惨”字的事儿流传甚广。有人说雍正帝后来觉得腰斩太残忍,下令废除,可正史里没明确证据。到底是真是假,咱们不好妄断,但这事儿确实让人心里发毛。不管咋说,俞鸿图的案子反映了封建官场的黑暗,清官也可能栽在亲信手里,皇帝的铁腕又让人不寒而栗。 俞鸿图的故事听着挺憋屈,一个清廉的官员,最后却毁在小妾和下属手里。林氏贪得无厌,张三唯利是图,王士俊趁机落井下石,雍正帝一怒定生死,这里面人性贪婪、权谋算计全露出来了。放到现在看,这不就是提醒咱们,干啥都得谨慎,身边人靠不靠得住,真得好好掂量。俞鸿图要是管好家里,也不至于落个身首分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