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巴之间的几次交锋,似乎都已经以印度的退让而告终,这与印度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在接连吃瘪之后,印度似乎也并未进行强势报复,也并未与巴方全面开战,印度如此“雷声大雨点小”的迹象,令国内的媒体记者都坐不住了,印度这究竟是在“怕”什么呢?
印度这波操作有点迷! 冲突的苗头一起,印巴边境立马紧张起来。印度军队动作不小,先把“维克兰特”号航母开到巴基斯坦家门口晃悠,还把电子战家伙事儿紧急推到实控线,战机也拉出来搞大规模演练。看这架势,真有点要大打出手的意思。谁知道,真动起手来,剧本却没按印度的想法走。
地面上,印军在实控线开火试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巴基斯坦那边火力挺猛,据他们自己说,用轻重武器端掉了好几个印军哨所,炮战里还压制住了号称“山地战专家”的印度炮兵。 天上也不太平。印度空军宝贝得不行的法国阵风战斗机,头一次跟巴基斯坦的歼-10CE打了个照面。结果呢?据说是阵风自己先溜了,没占到便宜。这对刚到手就被捧上天的“王牌”,确实有点脸上无光。
主动刹车? 接连在陆地和空中都没讨到好,印度的行动似乎也跟着软了下来。之前派出去的航母撤了回去,军事上的小动作也停了。更有意思的是,4月29号,印度军方通过热线电话,跟巴基斯坦军方通了话。通话里,印度提了个要求,希望巴基斯坦“别在实控线没事找事,破坏停火协议”。 这话跟之前气势汹汹的样子比,反差可不是一般大。外面很多人看着,都觉得这是印度碰了钉子,想给局势降降温,话里话外甚至有点求对方“收手”的意思。
不过,巴基斯坦好像没怎么搭理,边境上零零星星的交火和小摩擦还在继续。就这么几天,从大张旗鼓调兵遣将,到打电话希望对方“停火”,印度的态度转变得让人有点看不懂。 这自然也让印度国内炸开了锅。在军方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印度媒体直接就问了:印度军队到底在怕什么?难道连跟巴基斯坦打一仗的胆子都没有了吗?
这种疑问背后,其实是不少印度人心里的一种落差。他们习惯了认为印度军力比巴基斯坦强得多——国防预算是人家好几倍,军队人多,飞机坦克军舰数量也占优势。 可这次小规模冲突里居然没占上风,这让很多抱着“强国梦”的印度人,实在有点接受不了。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整体实力占优,印度为啥在关键时候显得犹豫,甚至主动求和呢?
雷声大雨点小? 首先,巴基斯坦的导弹和核武器,是印度不得不掂量的。巴方前不久刚试射了“阿布达利”短程弹道导弹,射程450公里,虽然不算远,但打到离边境不到400公里的印度首都新德里,那是绰绰有余。这种直接威胁首都的能力,对印度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牵制。 更要命的是,巴基斯坦手里有核武器,估计上百枚,这是公开的秘密。真要是冲突失控打成全面战争,谁都得想想巴基斯坦会不会扔核弹。对这两样“杀手锏”的忌惮,被认为是印度不敢轻易把事闹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印度的炮兵为啥非常拉胯?印度的武器采购,简直是“葫芦里装的啥药”都猜不透。2022年《印度时报》爆料,印度想买法国“凯撒”火炮、瑞典“阿切尔”火炮,招标拖了好几年,愣是没签合同。 2018年,M777采购还闹出腐败丑闻,中央调查局查了一圈,项目直接黄了。这官僚作风,活活把炮兵现代化拖进了坑里。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的“阿琼”坦克,本来是国产化的心头肉,可这家伙重得像头大象,在克什米尔山地跑都跑不动。
火控系统还跟炮兵对不上号,坦克冲前头,炮兵在后头“唱独角戏”,能打赢才怪。巴基斯坦的“哈立德”坦克,配合SH-15的末敏弹,坦克和炮兵打得像“哥俩好”,火力覆盖又快又狠。战场上,这协同的差距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再者,国际上的风向,对印度也不完全有利。 印度虽然总觉得自己外交玩得溜,美国近些年为了搞印太战略,跟印度走得也近,看着好像会帮印度。但问题是,现在的美国自己一摊子事儿——乌克兰还没完,中东又乱了,国内经济也头疼,能在南亚这边分多少心思和资源,还真不好说。
而巴基斯坦呢?靠着地理位置和文化联系,跟整个阿拉伯世界,尤其是沙特、阿联酋这些“土豪”国家关系铁着呢。同时,跟土耳其、阿塞拜疆这些国家关系也不错。不久前,巴基斯坦驻联合国的代表还公开喊话,希望安理会五常出来调解克什米尔争端。
真要是印巴大规模打起来,印度可能猛然发现,自己在国际上反而可能被孤立,这跟他追求的大国地位可不搭。这种潜在的外交风险,恐怕也是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的一个考虑。 综合看下来,最近印巴这轮紧张,虽然一度看着要失控,但真打成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似乎在降低。印度开头那一阵猛冲猛打没占到便宜,反而暴露了些问题,信心多少受了点影响。
印巴冲突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国力、后勤、核威慑的全面较量。印度虽然纸面数据占优,但装备杂乱、经济脆弱;巴基斯坦虽规模较小,但体系化作战能力更强,外加中国支持,使其在冲突中占据优势。
未来,除非印度能彻底解决装备国产化问题,否则在边境对抗中仍难占上风。而巴基斯坦只要保持稳定的盟友支持,就能继续在“胆小鬼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