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变心?泽连斯基信了

特朗普真的变了?还是乌克兰又一次自欺欺人?当地时间5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记者交谈中表示,自上月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梵蒂冈会晤后,特朗普对乌克兰问题的“看法已经开始转变”。泽连斯基口中的“信心满满”其实更像是一种孤注一掷,因为除了信心,他已经别无选择。

过去数月,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态度可谓冷酷至极。他多次指责泽连斯基政府“贪腐成性”“浪费援助”,甚至在2024年初的一场集会上讽刺道:“继续烧美国人的钱给一个我们控制不了的政府?你疯了吗?”但如今,泽连斯基却选择在特朗普刚刚松口放行F-16零配件、同意矿产合作协议的“转瞬示好”中看到“希望”。这不仅暴露了乌克兰对西方军事依赖的深度,更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基辅正在为一口气喘息,向任何一个可能的施援者低头。 5月2日,美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向乌克兰出售F-16战机相关的零配件与技术维护服务,总价值约3.1亿美元。这是特朗普回归白宫以来首笔对乌“军售”行为,虽然不及战机整机的象征意义高,但足以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白宫对乌克兰的“军事输血”并未彻底终止。然而,这笔交易本质上是“商业军售”而非“无偿援助”,乌克兰将为这笔交易埋单,而且毫无议价余地。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拒绝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5月8日至10日72小时停火”建议,称这“毫无意义”,坚持呼吁“30天全面停火”。从表面看,这是乌克兰展示强硬的一面,但在俄军持续推进、乌军严重兵员不足、北约援助放缓的背景下,这种“拒绝”更像是对和平努力的又一次战略误判。72小时的停火窗口本可以缓解前线压力、营救被困平民,甚至借机打开谈判窗口,但泽连斯基却一意孤行,将所有筹码压在西方援助与对俄战争的“最终胜利”幻觉上。

乌克兰为何如此焦急地抓住特朗普的“回头一瞥”?因为形势已经岌岌可危。随着美国内部选举临近,特朗普正在重塑其“美国优先”的强硬形象,对外政策愈发功利主义。对乌克兰的态度也从“道义支援”彻底转向“交易逻辑”,你能给我什么?矿产?军事基地?政治忠诚?泽连斯基所谓的“特朗普转变态度”,与其说是外交突破,不如说是政治投名状的交换前奏。 而特朗普口风稍改的背后,实则另有盘算。其一,他要将泽连斯基拖进一场“可控危机”中,作为对拜登政府政策失败的反证;其二,他借军售与矿产协议试图在美企与军工利益集团中收割筹码;其三,他需要维持“看似援助”但又不被“拖下水”的微妙平衡,以便选举期间两头讨好,对共和党鹰派说:我有援乌,但是收费的;对孤立主义支持者说:我没烧钱,全靠市场。 对乌克兰而言,这样的特朗普是最危险的。他不会真心站在你身边,却能轻易一脚将你踢开。与其说泽连斯基“看到了希望”,不如说他被迫“自我催眠”。当前战局已不同往日,欧洲援助普遍缩水,美国新一轮拨款又陷入国会拉锯战,战场上则是“弹尽粮绝”与“人力枯竭”的双重危机。而泽连斯基政府却将国家命运继续压在一个反复无常、精于算计的特朗普身上,这种选择已不是“孤注一掷”,而是“毫无底牌”。

那场在梵蒂冈的会晤,被泽连斯基视为外交突破的关键节点,其实并未传出任何实质成果。特朗普没有公开承诺任何形式的额外援助,也没有改变其对乌“战争疲劳”的基调。泽连斯基所谓“特朗普开始对事情有不同看法”的依据,充其量是一些并无实质变化的措辞差异。这种“睁眼做梦”式的外交乐观,可能会成为乌克兰未来战争决策的致命隐患。 归根结底,泽连斯基此番发言,不是“胜利前兆”,而是一次公开向特朗普示好、试图博得再次援助的信号弹。而特朗普则以冷漠回应,维持他的地缘政治“高地谈判”姿态。这一场“双簧式外交”的背后,是乌克兰战争进入结构性消耗阶段的真实写照:没有人真的愿意为你流血,但每个人都愿意从你身上榨取最后一滴战略价值。 战争的钟摆仍在摆动,但节奏早已不由乌克兰掌控。特朗普有没有转变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泽连斯基还信他真的会改。

评论列表

四海为家
四海为家 8
2025-05-06 17:28
司机现在最怕就是没战争,战停他会走到终点,司机比谁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