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黄百韬战死后,留存遗物中有一张特殊的通行证,据说国军将领见到后,莫不哀泣之。这通行证到底有何魔力?
1948年6月,豫东战役爆发,解放军迅速解放了开封。为了夺回失地,蒋介石命令邱清泉和区寿山两支部队前去夺回开封。
在行军的途中,区寿山的部队中了解放军的埋伏,部队被合围,几乎全军覆没。邱清泉本还想着前去解救,但没想到自己也被解放军给包围了。
为了营救邱清泉的部队,蒋介石立刻将附近的部队调了出来,帮助邱清泉突围。而这支部队便是黄百韬率领的25军,但出师不利,也被解放军给包围了。
当时的黄百韬还是个杂牌军的军长,这样的人很难被蒋介石所发现,国民党中军长多如牛毛。
但豫东战役的前中期,他的25军是距离这里最近的。
在被解放军包围的存亡之际,黄百韬身先士卒,以军长的身份冲在最前头,在和邱清泉部队的配合下,最终成功的突围出去。
这一站,黄百韬首次在蒋介石眼前亮相,回去之后,蒋介石查阅了黄百韬的资料和经历,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就这样,黄百韬成功的入了蒋介石的法眼。
黄百韬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以及一张南京总统府的特别行动证。有了这张证书,就可以自由出入总统府,成为蒋介石身边信得过的人。
被授予荣誉,应该是每一个军人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并且被授予的人在军中也会受到其他战友的羡慕。
而黄百韬却不同,青天白日勋章虽然那些人勉强能咽下这口气,但那张通行证,其他同级的军官的想法都是:
凭什么?
国民党部队阶级森严,许多将官浑身上下一股子军阀官僚气息,打仗没啥本事,给人划分等级倒是满满的优越感。
黄百韬部队生涯可以追溯到北洋军阀时期,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传令兵,负责给当时的一位军阀李纯传令。虽然地位不高,但他平日里接触的都是领导,天天在领导眼里转悠,领导有啥好事还能有汤喝。
果不其然,黄百韬受到了李纯的赏识,并且不久之后就去军校读书了。
有了军校毕业的经历,黄百韬就不再当大头兵了,李纯覆灭之后,黄百韬又投靠了张宗昌,最后投靠了蒋介石。
这段时间里,他从营长旅长一路干到了25军的军长,直到豫东战役结束。
普通的士兵,没有上层阶级的提拔或者赏识,大部分最多也就干到团长,而黄百韬当上军长的概率,可以说是非常之微小,而且这25军还是个杂牌军,即便当上了军长,在国民党内部还是会遭到那些嫡系的冷嘲热讽。
古人云: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句话形容当时的黄百韬非常恰当,不过最终这匹“千里马”被蒋介石给发现了,黄百韬从军长直接连升至兵团总司令成为了第七兵团的总司令,这么多年终于出头了。
但随着第七兵团大部分的主力都被消灭了,即使招兵买马进来,战斗力也不及当年,即便有着嫡系的番号,但内部照样是杂牌军的成分,黄百韬还是被那些嫡系的同级军官嘲笑。
黄百韬能从底层杀上来,自然是有东西,第七兵团到了他的手里,立刻就将底下人管理服服帖帖,经过多次整顿,变得兵强马壮,在之后的战役中,成为了解放军的一个大麻烦,许多战士并不了解这个刚刚上任的黄百韬,只觉得这个人手下的部队很难对付,就连解放军粟裕将军都对此人赞叹不已,称“一对一,不是黄百韬的对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许能圆了蒋介石的白日梦,却被国民党内部腐败气息迫害。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的部队造成了解放军6万多人的伤亡,解放军为了摧毁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粟裕将军采取了进行了大包围战术。
最终因为同僚的见死不救,第七兵团全军覆没,之后解放军一路高歌猛进,国民党摧枯拉朽。
黄百韬死后,那张通行证成为了他的遗物,当时的刘汝明见到后,不禁留下了泪水。
这张通行证是蒋介石亲自赠予,这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枷锁,黄百韬的官升的越高,枷锁越牢固,这层枷锁不是蒋介石给的,而是那些迂腐的同僚,害人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