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顾祝同狼狈逃往台湾后,惊魂未定,旋即又听到一个坏消息:朝中老对手陈诚为了将他逐出台湾,施用“借刀杀人”之计,向老蒋建议说,“行政院和国防部都已迁台,大陆已无中枢机构,应派一资深要员回大陆主持后事才好。顾总长德高望重,老成谋国,堪担此重任。” 台北的春雨淅淅沥沥,顾祝同盯着茶碗里浮浮沉沉的茶叶,指节捏得发白。三天前还在感慨总算逃过一劫,如今陈诚轻飘飘一句话,就要把他往绝路上逼。“主持后事”?现在的大陆,哪里还有国民党的立足之地?分明是想让他去送死,好彻底拔除眼中钉。 副官小心翼翼推门进来,手里攥着张刚截获的密报:“顾长官,陈诚那边已经在造势,报纸上开始鼓吹您‘力挽狂澜’的本事了。”顾祝同猛地把茶碗砸在地上,瓷片飞溅:“好个陈辞修(陈诚字辞修),阴损招数一套接一套!当年在淞沪会战抢功劳,现在又想借老蒋的手要我命!” 消息很快在国民党残部传开。有人偷偷来顾公馆通风报信,话里话外都是幸灾乐祸;也有人拍着胸脯要帮他说话,可真到关键时刻,都缩起了脖子。顾祝同站在书房里,望着墙上的军事地图,那些曾经熟悉的地名,如今都成了回不去的噩梦。 最煎熬的是等蒋介石召见的那几天。顾祝同整日在客厅里踱步,听见汽车声响就神经质地起身张望。终于等到传召,踏进总统府时,冷汗已经湿透了后背。蒋介石靠在皮椅上,慢条斯理地翻着陈诚的奏折,半天才吐出句:“墨三(顾祝同字墨三),辞修的提议,你怎么看?” 顾祝同扑通一声跪下,额头贴着冰凉的地板:“校长!学生虽愚钝,但也知大陆局势已无可挽回。此时回去,不是主持后事,是白白送命啊!”他想起当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国民党立下的汗马功劳,忍不住哽咽:“这些年,学生自问对得起党国......” 蒋介石沉默良久,挥了挥手让他起身。顾祝同连滚带爬退出来,双腿发软得几乎站不住。后来才知道,多亏了几个老部下联名上书,再加上宋美龄在旁说情,蒋介石才暂时打消了派他回大陆的念头。 经此一遭,顾祝同彻底看清了台湾官场的残酷。曾经的同僚,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所谓的忠诚,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他整日闭门谢客,偶尔对着镜子,才惊觉自己两鬓已斑白如霜。在台湾的日子,表面上挂着虚职,实则如同困兽——而这一切,不过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的冰山一角,那些见不得光的争斗,比战场上的枪炮更能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