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97,大学士尹泰酒醉后,强行占有了前来送水的小丫环,本想瞒天过海,谁料小丫环却有了身孕,只好收为小妾。没想到,多年以后雍正皇帝亲自下旨让尹泰跪拜徐氏。 公元1697年,在清朝康熙帝的盛治之下,尹泰,一位才华横溢却行为不检的大学士,因其高位而鲁莽行事。在一个酒醉的夜晚,他对一位无辜的小丫环,徐氏,行为不端,导致她怀孕。尹泰无奈将她纳为小妾,希望此事能够不被外界所知。徐氏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侍女,却被命运安排进入了权力的漩涡。 尹继善自小在尹泰府中长大,他的天资聪颖从小就显露无疑。尽管出身于大学士之家,但他的童年并不算幸福。徐氏,他的母亲,身份卑微,受尽了来自正室夫人的冷眼与虐待。尹继善的成长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同情与保护的情感,这使得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通过功名来改变母亲的命运。 到了青年时期,尹继善考取了县试状元,随后又连续过关斩将,最终在会试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他的名声不仅在地方上响起,也逐渐传入了京城。这位出身低微却才华横溢的青年学子,终于在雍正年间获得了进士资格,引起了不少朝中重臣的注意。 尹继善的初试表现,使他获得了皇帝雍正的特别关注。在御前殿试中,尹继善以其卓越的学问和对政治现状的深刻见解,赢得了雍正的青睐。雍正对他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并将他安排在身边作为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这是一个无比荣耀而又充满挑战的职位。 在御前殿试的一天,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庄严肃穆。尹继善穿着朝服,端坐于考官席前,他的每一句回答都显示出其非凡的才智与理解。雍正帝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眼中不时闪过赞许的光芒。殿试结束后,雍正与尹继善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尹继善作为起居注官,在皇帝身边的四年时间里,他见证了无数政治决策的制定,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雍正帝赏识他的聪明才智和办事的能力,逐渐开始咨询他对朝政的看法,尹继善的建议往往能精准把握问题的关键,这让雍正更加信任他。 功成名就之后,尹继善被提拔为江苏巡抚。这一职位让他有了更多自主权来推行自己的政策。在江苏任内,他努力整顿地方治安,推广农业改革,努力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他的政绩显著,使得地方上的百姓安居乐业,江苏因此成为清朝的一片太平之地。 尹继善的事业虽然日益光明,但每次回到尹府,那扇沉重的红木门后的景象,总令他心情沉重。徐氏,他的母亲,尽管儿子已经名满朝野,身居高位,她在家中的待遇却如同一名低微的仆人。尹泰与正室夫人的傲慢与冷漠,让徐氏的生活充满了苦楚。每次尹继善回家,总能看到母亲在烈日下为家人打扫庭院,或是在寒冷的冬日为家人手洗冰冷的衣物。徐氏的双手早已因多年的劳作而变得粗糙,指尖布满了裂痕。 尹继善尽管在朝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家中的不公却是他无法忍受的痛。尽管他尝试过多次干预,希望改善母亲的处境,却总是遭到父亲尹泰的冷言冷语和正室夫人的嘲讽。尹泰常常讥讽他说,“一个大臣在外面的威严,竟然治不了自己的家。”这种讽刺让尹继善感到无力与悲哀,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而徐氏始终保持着温婉和坚韧的态度,她很少抱怨,总是默默承受着来自尹泰和正室的凌辱。每当尹继善回家,徐氏总是笑着迎接他,那笑容背后隐藏的是多少无言的苦楚,只有尹继善能够体会。徐氏总是告诫尹继善要忍耐,要为了更大的利益忍受家中的不公,这让尹继善更加感到心痛。 这种矛盾的家庭生活终于在一个雨夜得到了转机。那晚,雍正皇帝召见了尹继善,讨论国事。在谈话中,尹继善不慎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深深忧虑。雍正见尹继善神情黯然,便询问了原因。在尹继善含泪叙述了家中的情形后,雍正皇帝震怒,他无法忍受这样的不公存在于他的朝臣家中。 雍正决定亲自纠正这一切。在一次满朝大会上,他高声宣布册封徐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并严厉指令尹泰必须尊重徐氏如同尊重皇后一般。这一圣旨,像一道惊雷震撼了整个朝廷,更是让尹泰家族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 尹泰听闻圣旨时脸色铁青,他知道反抗皇命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对徐氏的提升,更是对他个人权威的巨大打击。但在皇权面前,他只能低头。从此,徐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需要亲手做粗重的家务,家中的仆人们也开始对她俯首称臣。 徐氏被册封的消息迅速在京城中传开,成为了一个佳话。徐氏自己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耀感到不解,但她更为自己能够得到儿子的关爱而感到欣慰。徐氏的地位提升也改变了尹府的家庭动态。尹泰虽然依旧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公然对徐氏不敬。 在接下来的年月里,尹继善的官运亨通,他的政治才华和公正的作风受到了更多人的赞誉和尊敬。他成为了朝中的标杆,直至乾隆年间,仍旧高居要职,成为了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