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9年,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和,在给她的情书上写到:“我爱你的灵魂,更

1929年,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和,在给她的情书上写到:“我爱你的灵魂,更爱你的肉体。”张兆和不堪其扰,拿着情书,跑到校长胡适那里去告状。胡适想要撮合他们,谁料,张兆和气愤地说:“我顽固地不爱他!” 校长办公室的门半掩着,走廊里都能听见张兆和带着哭腔的控诉。这个出身苏州名门的姑娘,攥着皱巴巴的信纸,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胡校长,他是老师,我是学生,这样的信让我以后怎么见人?”胡适推了推眼镜,笑着打圆场:“沈先生是才子,他的感情热烈了些,你不妨试着了解......”话没说完就被张兆和打断:“感情不是强求得来的!” 消息很快在校园里传开,课间的走廊上,同学们交头接耳。有人偷偷打量张兆和,小声议论着这场师生风波;也有人跑去沈从文的办公室窗外张望,想看看这位写出《边城》的大作家,这会儿是什么模样。沈从文却像没事人一样,照常上课、写作,只是往张兆和宿舍塞的情书越来越多,有时还附上自己新作的小诗。 张兆和烦透了。她把自己关在图书馆,可一抬头,总能看见沈从文倚在书架旁;走在校园小路上,冷不丁就冒出一封信,字迹工整得仿佛带着温度。

有次她实在忍无可忍,当着沈从文的面把信撕碎:“沈先生,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沈从文望着满地碎片,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也没说,弯腰一片一片把碎纸捡起来。 胡适见撮合不成,私下劝沈从文:“感情之事,不可强求。”沈从文却固执地摇头:“我要用尽一生的力气去追求她。”他开始用文字记录这份执着,把对张兆和的思念写成散文、小说,字里行间都是炽热的爱。

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发表后,引得无数人感叹他的深情,可张兆和却觉得压抑——她不想成为别人故事里的女主角,更不愿被这份沉重的爱裹挟。 这场追逐持续了整整四年。沈从文追着张兆和从上海到苏州,又跟着她回老家拜访父母。张家父母被他的坚持打动,可张兆和依旧不为所动。

直到有一天,沈从文绝望地写信说要自杀,张兆和这才慌了神。她匆匆赶到沈从文身边,不是因为心动,而是害怕真的酿成悲剧。 或许是这份慌乱让沈从文看到了希望,又或许是时间磨平了张兆和的抗拒。1933年,张兆和终于答应了沈从文的求婚。婚礼简单朴素,沈从文握着新娘的手,笑得像个孩子。

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童话般美好。两人性格、成长环境的差异逐渐显露,张兆和始终觉得,自己是被沈从文的执着“逼”进了婚姻。 这段始于热烈追求的感情,背后藏着错位的爱与被爱。沈从文用近乎偏执的方式表达深情,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张兆和从抗拒到妥协,看似圆满的结局,却为后来的婚姻矛盾埋下伏笔。爱情从来不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当执着变成负担,再美的情话也成了枷锁。

评论列表

Yaoyaotb
Yaoyaotb 3
2025-05-06 12:30
果然都是文人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