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说急需稀土,蒙古二话不说立马挖了十万吨,可这边刚把稀土准备好,美国那边却突然

美国说急需稀土,蒙古二话不说立马挖了十万吨,可这边刚把稀土准备好,美国那边却突然说不用了。其实从一开始这场合作就是老美的计谋,就是为了破坏中蒙的稀土关系! 蒙古这几年被美国“第三邻国”战略忽悠得晕头转向,以为傍上超级大国就能摆脱对中俄的依赖。 2023年美蒙签署“开放天空”协议时,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亲自站台,承诺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还说要帮蒙古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链。蒙古一听有现成的大腿抱,立刻甩开中国单干,甚至把中蒙合作的稀土矿都晾在一边。 可美国真的缺稀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没到 “断粮” 的地步。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 37%,而蒙古有 17%。不过,美国真正缺的不是稀土矿,而是精炼能力。 全球 90% 的稀土加工产能在中国,美国本土只有加州芒廷帕斯矿山能开采,但提炼还得运回中国。所以,美国所谓的 “稀土危机”,更多是政治操弄而非实际短缺。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2023 年访蒙时,信誓旦旦要帮蒙古建立独立供应链。可转头就被现实打脸:蒙古是个内陆国,稀土运输要么借道中俄,要么空运。空运成本是海运的 20 倍,运十万吨稀土得烧掉多少美元?美国企业又不是慈善家,这笔账他们算得比谁都清楚。 蒙古一看美国抛来橄榄枝,立刻把中蒙合作的稀土矿晾在一边。他们心里打着如意算盘:美国出钱出技术,自己躺着数钱。但蒙古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稀土开采是个烧钱的无底洞。 蒙古稀土矿多位于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要建矿山、修铁路、盖精炼厂,没个几十亿美元根本玩不转。美国虽然承诺投资,但钱在哪儿呢?2024 年美蒙签署 “开放天空” 协议后,美国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投入连零头都不够。蒙古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干,结果发现开采成本比预期高 3 倍,最后只能停工。 更搞笑的是,蒙古稀土矿的品位和质量也不行。他们的稀土多为轻稀土,而中国垄断的中重稀土才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美国就算拿到蒙古的稀土,也满足不了军工和芯片需求,还得回头找中国买中重稀土。 就在美蒙眉来眼去的时候,中国突然出手了。2024 年 4 月,中国宣布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稀土价格瞬间暴涨 3 倍。美国军工企业慌了,F-35 战斗机的电子元件、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这些材料。他们的库存最多撑 6 个月,再找不到替代来源,生产线就得停工。 这时候,美国突然发现蒙古的稀土根本救不了急。蒙古的稀土矿还在图纸上,而中国的管制措施立竿见影。美国只能厚着脸皮求中国放宽限制,甚至默许企业偷偷通过第三国采购。蒙古这边刚挖好的十万吨稀土,瞬间成了烫手山芋 —— 美国不要,中国也不接,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 美国拉拢蒙古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稀土,而是围堵中国。蒙古夹在中俄之间,战略位置重要。美国想通过稀土合作,在蒙古建立军事基地,甚至部署导弹系统。但蒙古也不傻,他们知道得罪中俄没好果子吃,所以一边和美国调情,一边和中国保持经贸合作。 中国对美蒙合作心知肚明,采取了 “胡萝卜加大棒” 策略。一方面,中国继续投资蒙古的铜矿、煤矿,保证蒙古经济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限制稀土出口,让美国知道 “卡脖子” 是相互的。蒙古一看中美斗法,赶紧两头讨好,稀土项目也就不了了之。 这场稀土交易的变卦中,美国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蒙古高估了美国的承诺,低估了稀土开发的难度。最终,十万吨稀土成了两国关系的 “牺牲品”,而中国依然稳坐稀土供应链的 “王座”。 现在再看美国的稀土焦虑,更像是一场自编自导的政治秀。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蒙古的稀土矿,而是如何在不依赖中国的情况下维持霸权。但现实是残酷的,稀土供应链的重构需要时间、技术和金钱,而美国显然没耐心等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