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五一假期到荣昌的外地游客日均超过35万人,而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每天接待一万人。这个问题遭到了媒体的批评,但这能挤占多少社会餐饮的空间呢?我看有些媒体人纯属小题大做。
荣昌政府机关食堂的开放,在以“挤”为主要节奏的五一假期,显然是一种应急补位的安排。你可以想象,如果放任游客在烈日下排队数小时无处就餐,负面体验将直接摧毁正在树立的城市口碑,“卤鹅哥”和他们的高书记拼命拉来的流量也将付之东流,最终全城餐饮都是受害者。
还有一点,政府食堂提供的是十几二十块的平价快餐,这部分在社会餐饮中的利润占比应该不算很大。机关食堂搞定这部分只有基础需求的游客,实际上是把过滤后的“优质游客”(无歧视意思,仅为分类)精准推向了社会餐饮,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用餐服务,这就形成了“低端引流、中高端盈利”的良性结构。
而最重要的是, 政府机关食堂的开放,已经成为现象级“网红”事件,正在跟其他一些周边话题一起把这个冷门小城推向顶流IP。游客因为政府的“宠粉”口碑而来,最终转化的消费一定会流向街头巷尾的卤鹅摊、特色小吃、酒店民宿。
个别媒体老师显然还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市场,这是对民营经济最大的误解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