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十岁高龄,是长津湖冰雕连的幸存战士。当年在零下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中卧雪三天三夜,结果被冻掉四肢。我们平时大冬天在户外零下五六度都冻的瑟瑟发抖,忍不住的想蹦一蹦,而他们一潜伏就是三天三夜,可见那时战士们心中的信念有多么强烈。 2021年12月24日,在四川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内,已经87岁的周全弟和其他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当年的战友。时光流转,如今的周全弟虽已年近九旬,但他的精神依旧挺拔如初,眼神中仍然闪烁着那份年少时的坚毅与勇敢。 回忆起长津湖战役,周全弟至今没有一丝犹豫和后悔,身为军人他愿意为祖国为人民付出自己的生命,但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最终没能和战友们一起杀敌。这份遗憾伴随他已经七十余年,却从未动摇过他的爱国之心。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长津湖战役认识的加深,休养院内经常有志愿者前来帮忙,还有不少小学生来聆听这位革命先辈的故事。面对这些祖国的希望,周全弟每一次都认真地讲述那段悲壮的历史。他会告诉孩子们,当年他们连队156人中,最终只有40多人生还,有的连队甚至全部牺牲,战士们冻成冰雕却依然紧握武器面向敌人,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冰雕连"。 没有双手双脚的周全弟并未向命运低头。经过两年多的练习,他不仅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甚至开始用双臂练习书法,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不少书法大家的好评。 后来的几十年里,周全弟获得过不少书法展览的奖项,他的故事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中被大家熟知。 在这座疗养院内,周全弟在战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他的妻子。当时他以为自己这样的残疾情况不会有人愿意跟他结婚,但妻子却心甘情愿地照顾了他40年。2001年,周全弟的妻子去世,几个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 虽然有儿子在身边照顾,但周全弟更想和战友们待在一起,所以选择住进了休养院。 10月25日,中国军网曾与90岁高龄的周全弟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视频中的他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脸上丝毫看不出老态。 回忆起年轻时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常说正是这本书给了他重新振作的力量。 周全弟出生在四川,是五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小时候,他曾在私塾读过几年书,但随着战乱四起,15岁的周全弟便放弃学业,怀揣一腔报国热血参军入伍。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年轻人的热血与决心,成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年仅16岁的周全弟也在这支队伍当中。他至今仍记得,当部队行军时已是天寒地冻,气温甚至低至零下20多度。作为一个南方人,周全弟第一次感受到大雪纷飞背后的可怕。 战士们每天都要行走几十公里,周全弟的双脚早就失去了知觉,每天早上衣服上就会结成一层冰霜,白天冷风一吹雪水直接就灌了进来。更重要的是,由于物资匮乏,战士们能吃的就只有土豆,有时候还会被冻成一个冰坨子,只能放到怀里捂化了再吃。 11月27日,周全弟跟随志愿军第9兵团来到了长津湖地区的军事要冲——黄草岭。当时的美军曾扬言要在圣诞节前解决志愿军,而志愿军则准备在这里设伏,迎击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一师。然而,志愿军战士们却遭遇了朝鲜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黄草岭的气温更是降至零下四十度。 到达指定区域后,周全弟和战友们迅速在茫茫大雪中找准位置挖雪坑,随后每个人就趴在原地一动不动,身上还披着白色的棉布,彻底隐藏在大雪中等待敌人的到来。 第9兵团原本长期驻扎在江南地区,一切战备训练都是为了解放台湾准备的。因为战事紧急,他们甚至没来得及在辽阳地区更换冬装,就被派往朝鲜前线。即便东北军区的副司令贺晋年调出库存里的棉衣和棉鞋给第9兵团使用,战士们穿的依旧十分单薄。周全弟身上只有一件薄薄的棉衣,脚上也只是一双胶鞋。 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战士们吃喝拉撒都是在原地解决的,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着纪律。 周全弟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拖累整个队伍。但他们凭借惊人的毅力在雪地里整整趴了三天三夜,所有人都饥寒交迫。第二天,周全弟实在忍不住,将面前的白雪握在手里暖化后喝一口,才勉强缓解腹中饥渴。 第三天,周全弟发觉自己的双腿已经无法动弹,试图握紧拳头,但几个手指也早已没了知觉。周围的战友一直互相提醒千万不要睡着,因为这个时候一旦睡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脸上的霜花越来越厚,大雪逐渐覆盖了战士们的身体。周全弟用尽浑身力气握紧了手中的配枪,所有人都在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第四天凌晨刚过破晓,远处传来了敌人靠近的声音,冲锋的号角一触即发。周围的战友们迅速起身向敌人奔袭而去!周全弟也第一时间就想站起身,可他此刻突然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脚根本就不听使唤,任凭他怎么挣扎都依旧在原地起不了身。 此时的周全弟双腿早已变成青紫色,双手也摸不到一点温度。他只能无奈地听着周围的炮火声逐渐远去,意识也慢慢模糊,最终彻底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