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4年的老山和者阴山战役,是中国军队在对越作战中的一次硬仗。4月28日到5月

1984年的老山和者阴山战役,是中国军队在对越作战中的一次硬仗。4月28日到5月4日,昆明军区带着14军40师和11军31师,硬生生把被越军占了的老山和者阴山给夺了回来。这仗打得漂亮,可更让人意外的是,战后评功评奖,立功比例最高的竟然是一群刚出校门的“学生官”。 这帮年轻人,平均年龄才21.5岁,很多人刚从军校毕业没多久,肩上扛着大专文凭,脚下却踩着泥泞的战场。他们用实际行动,狠狠打了那些“读书人带不了兵”的老观念的脸。 “学生官”是个啥概念?简单说,就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后,国家开始重视军队现代化,选了一批高中毕业的尖子生,送进军校培训三年,学战术、指挥、军事理论,拿了大专文凭后,分到部队当基层排长。这帮人进部队时,很多人不服气。 有的老兵觉得他们没吃过苦,仗着文凭耍嘴皮子,上了战场能顶啥用?甚至有人背地里嘀咕:“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可这一仗下来,“学生官”用命拼出来的战果,让所有质疑都闭了嘴。 先说说这仗有多难打。老山和者阴山地形复杂,山高林密,越军早早挖好工事,布下雷场,火力点一个接一个。昆明军区的部队得从正面硬攻,伤亡风险极高。可就在这要命的环境里,“学生官”站了出来。31师93团2营5连2排长马平,22岁,贵州人,带着全排冲向者阴山柴山堡的越军营房。 他第一个冲进去,刚跨过门槛,定向地雷爆炸,引燃炸药包,马平被炸飞20多米,当场牺牲。他的排干掉了24个敌人,抓了1个俘虏,还缴了8支冲锋枪和一堆弹药。马平自己干掉4个敌人,用火箭筒炸了越军的弹药库和一间营房。战后,他被军委追授“战斗英雄”称号。 再看看40师118团2营6连2排长陈兴华,遇上雷场,部队被堵得死死的。他冷静得像个老兵,指挥机枪吸引敌人火力,自己带8个战士跳进雷场,用刺刀一点点探路,生生开出一条50米长的通道,硬是没让部队多损一个人。他在军校时各科成绩全优,单兵战术比赛拿过第二,战场上这股子艺高人胆大的劲儿,救了全连。 还有93团9连3排长鲁加旭,攻下11号高地后,和连队断了联系。他没慌,主动找右翼的8连3排长周在才,俩人一合计,带着两个排直扑1142高地。冲进越军指挥所时,敌人还在电台上嚷嚷,有的还在给炮弹装引信。战斗中,鲁加旭右臂中弹,血把衣服都染红了,可他包扎完愣是跳上卡车,跑回连队接着打。 118团3营8连2排长谢鸣,平时文静得像个书生,可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进攻46号高地时,4个越军迎面冲过来,他一枪干掉一个,剩下3个端着枪猛扑。他顺势倒地装死,等敌人凑近放松警惕,立马翻身开火,3个敌人当场没命,谢鸣自己毫发无伤,立了二等功。 41师122团3营8连2排长白宜民,攻打那拉地区146号高地,面对越军火网,他带着7个战士从陡崖爬上山顶,用绑腿搓成绳子滑到山腰,杀了个回马枪,干掉15个敌人,伤7个,自己这边一个没伤。118团3营8连代理副连长任津平,靠着军校学的数学和物理,算出炮弹飞行时间,抓准进攻时机,带着全排连下老山56号和54号高地。 这些“学生官”不光会打仗,脑子还好使。马平的战友、5连3排长李德年,在攻下柴山堡阵地后,面对越军躲在洞穴和坑道里负隅顽抗,指挥全排挨个搜剿,6小时干掉24个敌人,抓3个俘虏,缴了10支冲锋枪、2挺轻机枪和1部电台。他们的知识和胆识,让部队首长直竖大拇指:“这帮年轻人,平时是政治、军事、文化的教员,战场上是智勇双全的指挥员。” 为啥“学生官”这么能打?1979年后,国家意识到现代战争不光靠蛮力,还得靠脑子。军校的课程从战术到地形学,从武器操作到指挥协同,样样抓得严。三年下来,这帮年轻人不光体能过硬,脑子里还装满了理论知识。 到了战场,他们把课堂上的东西用得活灵活现。比如任津平,算炮弹轨迹,抓进攻时机,愣是把越军的节奏打乱了。陈兴华开雷场通道,靠的就是军校学的排雷技术和冷静判断。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31师145个军校毕业的干部,49人立功,比例34%;40师100个“学生官”,28人立功,比例28%。这比例在所有参战人员里是最高的。31师打得最好的16个排,12个排长是“学生官”。40师最出色的7个连,军校毕业的干部占了六成以上。1人当上战斗英雄,5人立功,6人受奖,这成绩单拿出来,谁还能说他们是“书呆子”? 烈士陵园里,马平、李海欣等牺牲者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每年清明,战友们带着鲜花去祭奠。活下来的“学生官”,像鲁加旭、陈兴华、曹杰,很多人晋升为连长或更高职务,继续带兵训练,把战场经验传给下一代。 这场仗让军队高层意识到,现代战争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军校教育开始改革,课程更贴近实战,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后来,军队的指挥体系、训练方式都因为这群“学生官”的表现有了新变化。

评论列表

qisimao
qisimao 3
2025-05-05 19:39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