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流动的工位丨他将自己四十余年的信号知识倾囊相授

很多人都觉得创新“高大上”,解决生产中突发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创新。

对只有“十五岁”的成都地铁来说,今年将满60岁的信号技师周荣绝对算得上是维保“活化石”般的存在。2009年,已在铁路信号检修奋战近27年的周荣,怀揣着为家乡轨道交通事业作贡献的梦想,成为筹建成都地铁“拓荒者”中的一员。

十六年如一日,周荣深耕于成都地铁客流压力最大的两条线——1号线和2号线,全力做好一件事——信号设备检修工作。

2013年,周荣牵头成立了成都地铁首个挂牌职工生产工作室——周荣技师工作室。“很多生产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工装改造解决的。”他鼓励团队成员“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积极应对并解决一线生产难题。

“很多人都觉得创新‘高大上’,实则不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突如其来,而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创新。”在周荣的带领下,团队先后攻克蓄电池设备质量状态分析等技术难题29项,获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2024年,周荣在枢纽站点天府广场站设置了工作室服务点,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一线生产工作中的痛难点,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标准化作业流程、日常检修设备等实用工具。

“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只能贡献一份力量。但若能把大家都带动起来,力量就不一般了。”为此,周荣依托工作室平台,通过“理论教学+实战演练+课题攻关”三维培养模式,将自己四十余年的信号知识对后辈们倾囊相授。

今年10月,周荣将在工位上迎来光荣退休,但他在2024年初给自己定下了最后的“小目标”:“在退休前走遍公司72个信号工班,把积累的经验再讲一讲,把优良传统延续下去。”

作者丨郭晓敏赖飞

责编丨翟慧

审核丨连萌

监制丨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