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上海某肝胆医院看肝癌时,我算是见识到了红包的力量,起初刚被确诊肝癌,还是无法做切除手术的那种,父亲才54岁,全家人都很惊恐,焦虑,担忧,只想着快点去上海医院找专家看,想着能不能有先进稳妥的法子。 结果遇到一位姓葛的副主任,对于病情他解释的不多,我们很想知道治疗方案、用什么药、药的作用是什么,但是这位副主任说什么都是简单略一下,就是不多做说明。 记忆深刻的是,我们问他用什么药,他说了3个我们完全记不住的3个药名,然后就让我们自己做决定选择什么药,也不解释这些药物的区别。看病当然也会想知道药物的价格,记得他说的差不多是1千多、2千多、5千多一盒这样的价格。 我们问他:您的建议用什么合适?他说:这个你们自己做决定[抠鼻]。 作为普通人,大多数家庭都是第一次看这种病,哪有那么多关于这些病的知识,你都不告诉我们这些区别我们怎么做判断,而且其实看病,价格贵不一定就好,我们当时一脸懵,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做选择。 那种氛围中,隐约感觉是不是没给红包的原因,于是我老公把他拉到没有监控的地方,把身上有的3000块现金塞给了他。 这个动作之后,这位副主任那笑容也多了,话也多了,说什么答什么,也明确地给了他作为医生的建议。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变脸模式[震惊]。 在后面我们看病经验多了,遇到的医生也多了,发现治疗肝癌,他其实没必要报那么多患者懵圈的药名。 他们前期都有一种首推的靶向药,只不过有国产和进口区分,我们一开始在他这里用的一直都是2000多的进口药,觉得副作用应该能少点,不过这副作用真的都是看个人情况的。(后来,这个药是进了医保的,一盒只要100不到。) 在医院看病,我也感受到了为什么有人喜欢托关系,托关系进来后,医生会帮你减掉不必要的检查,帮你在某些环节上省钱。 父亲做介入手术,这种手术结束时会在患者大腿根部绑止血带,患者躺在床上一天一夜不能动。而到这个环节,副主任又让你做选择了[泪奔],说有一个是用的进口的什么东西我忘了,反正用了和不用有区别,用一次2000多吧好像。那看病的时候当然希望用更好的,于是用了。 结果后来转去另外一家大医院的时候,发现人家是没有这个选项要求你选择的,就按照原本的方式[泪奔]。 这个副主任还有一个方式让人诧异,因为我们在他那还用一种免疫药,但是21天就要挂一次。我们按照时间来医院他却给了我们一个号码,让我们找这个人,后来反应过来是医药代表的,此人让我们到另外一家医院去用药,这药那时候用一次大几千吧。 (这其中路途上的折腾、时间上的消耗我就不说了。) 后来,靶向药用完了,那时候我们用的是进口的,让他开药,他又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号码,让我们找他。那时候正好国产药进医保了,买药这么麻烦,我们后来不在他那里看病就改用了国产药。 在他那边看病期间,他给了我3个电话,每次来都提醒我们买药找这些人。 在他这大概看了大半年,最后一次去的时候,他来查房,我们问他父亲情况怎么样,他冷脸说复发了、恶化了,没有再多的话。在我们还在消化他说的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径直走到了另外一个患者病床,热情似的跟患者和家属说:你这个我费了不少心啊…… 对于医生的这种反应,大概明白是我们没有及时“续贡”。开始不明状况的我们,按照指示打了3次医药代表的电话。后来太折腾和麻烦,也感受到他的动机,我们就在我们当地的医院买药用药。这些种种行为让他不舒服了[困]。 在他那里做了最后一次介入之后,正好遇上严重的疫情,叠加感染,父亲状况太差了,感觉人都要扛不过去了。 在我们当地医生的建议下,我又重新换了家上海的医院,隔天就赶了过去一直治疗至今。 在医院看病的时候不同病友和家属之间多少都会谈到你有没有给红包,给了多少,这里面故事就更多了…… 我一直相信存在也遇到过医德特别好的医生的,遇到了真的超级幸运。医生之间,好的氛围会感染其它医生,坏的氛围也会。 人真的很复杂,对于一些事情说不上做到真正的公平。我们不说医生,你说在众多的人际关系里,大家都很忙,甲给了红包,乙没有给,他会对谁更好点?对于治病救人的特殊行业做得到除外吗?这方面有解吗?肝癌 ,做手术要不要给医生塞红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