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钦州发布
在很多重大疾病进展的过程中,炎症是其中重要一环。慢性炎症刺激不仅拉升患癌风险,还会伤害心血管。我国学者曾在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一项研究:促炎食物吃得越多,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就越高。那么综合来看,促炎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高糖及精制碳水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又称升糖指数GI)较高的食物,可增加炎症水平,这与其升血糖速度快有关。另有研究发现,高糖食物可通过扰乱肠道菌群环境,诱发慢性炎症。
因此,甜饮料、甜面包、蛋糕等尽量少吃。不少酸奶中的含糖量也很高,购买时需看清营养标签。
2、高脂食物
含较多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比如蛋黄派、珍珠奶茶、炸薯条、薯片、冰淇淋、饼干等,同样会促进体内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不少加工食品会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或氢化油,患有关节炎、鼻炎等慢性炎症的人群吃上述食物,尤其要控制好量。
3、油炸食物
研究发现,当油炸食物摄入减少,体内炎症标志物也会减少。因为大量油炸食物用的是反复煎炸过的油,含大量饱和脂肪酸,且高温油炸过程中还会生成反式脂肪酸。
4、过量红肉、加工肉制品
红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摄入过多也会增加炎症反应。经过精加工处理的肉制品,如腊肠、热狗、火腿、培根等同样富含饱和脂肪酸,会加重炎症刺激。这些食物都应适量摄入,不可贪嘴。
建议用新鲜肉类,尤其是鱼肉、白肉等代替加工肉制品。红肉需要适量吃,每人每天最好控制在不超过一个手掌大小的量。
来源丨人民日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