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妇女走进诊室,刚落座,大夫就说:“以后别挂专家号,挂普通号,都是由我看,能省下许多钱。”
1901年,一位伟大的妇女在福建厦门鼓浪屿出生,一阵啼哭给中国妇产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她的名字就叫做林巧稚。
1919年,她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可是她的毕生追求却不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
或许是幼时母亲患宫颈癌去世,貌美的母亲被病痛折磨得没有人样,这令林巧稚发誓要拯救这类人。
也有可能是当时妇女生孩子生存率太低,一些小孩生下来就失去了他们伟大的母亲,故而林巧稚发誓一定要成为妇产科医生。
故而她没有留校任教,而是去到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即使她没有完成所有题目,但是由于她以同伴生命为首要,自己考试为次要,成功拯救了一名中暑的同学。所以协和医学院说:
“医者,首先要以人民生命为首要,自身利益为次要。”
故而她被北京协和医学院破格录取,她也不懈努力,以自己优异的成绩收到协和医院聘书。但是聘书里面明明确确写到:
“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自动解除聘约论。”
林巧稚并不想因为一己私利而丢掉救死扶伤的工作,故而她此生没有一个孩子,但是她接生的每一个都当做了自己的孩子。50000多名孩子的母亲,不愧于“万婴之母”的称谓。
1949年,她日常坐诊,按照常理来说,一般医院里面叫号都是先叫专家号,再叫普通号。林巧稚不管这么多,她觉得穷人富人都应当一视同仁,只要是病人,就得按照病情由重到轻医治。
叫到某号的专家号时,走进来了两位妇人,她们穿得极其朴素,只是毫无纹饰的粗布列宁服,不戴任何配饰。林巧稚皱了皱眉,对两位妇女说:
“你们以后别挂专家号,挂普通号,都是由我看,能省下许多钱。”
专家号比普通号贵了十个倍,却只是快了半个小时而已,林巧稚觉得农民妇女赚钱不容易,舍不得让她们花这笔血汗钱。
于是尽心尽力给她们医治,开了一些价格便宜但是疗效显著的药给她们。
在两位妇女走后,林巧稚的助手走了进来,问林巧稚说:
“林医生,你知道刚才来挂专家号看病的两位妇女是谁吗?”
林巧稚喝了一口水,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注意看名字,我看病只管病情,哪有心思看她们叫什么,你要是问我她们是什么病,要吃什么药我倒是可以给你讲讲。”
助手翻开病历本给林巧稚看,名字那栏上面赫然写着“邓颖超”!那是周总理的夫人,周总理夫人尚且穿得这样朴素,作为医者,林巧稚更加尽心尽力医治每一位病人。
1950年以后,当时许许多多在有编制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纷纷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或许是敬党爱党,或许只是想要一个更高的政治面貌,以便于谋求一个好的工作。
当时林巧稚也被推选为入党人选之一,她没有主动要求入党,但是她在北京协和医院所做出的诸多贡献足以彰显她比许多人都要有能力,所以院方将其上报了国家。
那时候周总理来询问林巧稚,说:
“林医生,你对于国家贡献诸多,是咱冲在前线的战士。您的所作所为令院方感动,特将您的名单上报于国家,不知请问您对入党有什么看法呢?”
林巧稚翻看这一书,回答得很干脆: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即使我达到了入党的条件,可是我得向国家坦白,我是一个基督教信徒。自小我便热爱自己的宗教,用不背叛我的宗教,所以我恐怕并不适合加入中国共产党罢。”
周总理虽然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能入党有些可惜,但是对其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林医生不入党也没事,党外依然不影响您的工作。”
当时网络上有人提出一个“人民币上如若要印一名女性,那应该印谁的头像。”
经过网友发表的投票统计结果来看,林巧稚地得票数遥遥领先,足以彰显她对中国妇产科事业的贡献之大。
1983年,在她弥留之际,她找来邓颖超的秘书“走后门”,她艰难的说:
“这辈子我就走一个后门——妇产科研究中心……要快快建立起来啊……”
随后,她离开了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挂念的是众多人民,挂念的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