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看到“联合国军”撤出上甘岭阵地,王近山将军哈哈大笑,喊道:“范弗利特,老子把你打

看到“联合国军”撤出上甘岭阵地,王近山将军哈哈大笑,喊道:“范弗利特,老子把你打尿了吧!” 1952年11月的一个清晨,朝鲜战场上难得出现了片刻宁静。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上甘岭两座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终于重新回到志愿军手中。站在597.9高地的山顶,王近山将军望着南面撤退的美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扯着嗓子,对着远处喊道:"范弗利特啊!范弗利特,老子今天把你打尿了!哈哈哈!" 这声大笑中蕴含着一种复仇的快感。对王近山来说,上甘岭战役不仅是一场战斗,更是对范弗利特的一次还击。1951年,在第五次战役中,王近山曾在范弗利特手下吃了大亏,180师遭遇重大损失。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期待着与范弗利特的第二次交锋,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回场子。 战役打响前,范弗利特曾站在鸡雄山上,挥手指向五圣山,对美国第九军军长詹金斯说:"看到这两个高地了吗?三角形山和狙击山岭嵌入我军防线,非得拿下它们不可!"范弗利特甚至自信满满地估计,只需要五天时间,付出200人的伤亡,就能拿下这两个"小山包"。他傲慢地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摊牌行动",殊不知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噩梦。 在战役最艰难的时刻,有一件小事成为了王近山必胜信念的象征。那是一个难得晴朗的午后,王近山驱车前往前线视察。当他看到一只灰色的斑鸠落在前方一棵毛栗树的枝上时,突然拔出了手枪。"老朱,你说我这一枪,能不能干掉它?"他问身旁的司机朱师傅。不等回答,王近山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斑鸠应声落地。王近山拎起斑鸠,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这仗,我们赢定了!" 战役的转折点出现在11月6日,这一天志愿军在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下,终于夺回了597.9高地。巧合的是,同一天,试图连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失去了政治声誉,不得不离开白宫。仅仅几天后的11月11日,志愿军又发起了对537.7高地的反击。经过10多天的激战,红旗终于重新飘扬在这座小山头上。 这场战役的胜利凝聚着无数志愿军战士的鲜血和王近山的坚定指挥。当15军军长秦基伟向他汇报45师伤亡惨重、阵地难守时,王近山拍案而起,在电话里吼道:"秦基伟,你听好了!今晚不把两个山头夺回来,你干脆去放牛吧!"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倔劲,支撑着志愿军战士在炮火中坚持,最终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 1952年10月14日,朝鲜战场上秋日的阳光被硝烟遮蔽。上甘岭的两座小山包597.9高地和537.7高地在美军320余门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下,仿佛化为了人间炼狱。每一秒钟,就有6发炮弹落在志愿军阵地上,将山顶削平了几米,一个个弹坑连成了一片,寸草不生。 在这片焦土之下,却有一支钢铁般的部队——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师长崔建功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防守任务,依然坚定地对战士们说:"打吧!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这句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王近山在解放战争时对刘伯承、邓小平说过的话,如今被崔建功传承,成为了志愿军将士的军令状。 美军猛烈的炮火很快让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到10月18日,45师各部由于伤亡过重,不得不全部退守坑道,上甘岭的表面阵地也第一次全部失守。接到消息后,秦基伟向王近山汇报:"王司令,打得太艰苦了!伤亡太大了……"出乎意料的是,王近山在电话里直接爆发了:"秦基伟,你听好了!今晚不把两个山头夺回来,你干脆去放牛吧!"随后便砸了电话。 这种强硬背后,是王近山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回到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王近山指挥的180师因撤退不及,陷入"联合国军"的重围,遭遇了重大损失。那次失败后,毛泽东亲自召见了王近山。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没有过多责备,而是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并勉励王近山:"你是个常胜将军,我早就知道,但你绝不能轻敌与骄傲。" 正是从那次失败中,王近山总结出了新的战略思想。当毛泽东问他对今后作战方针有何建议时,王近山毫不犹豫地说:"主席,我认为在朝鲜我军应采取以阵地为依托,局部反击的歼灭战,不打则已,要打就吃掉敌人一块,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美军要赖在朝鲜,咱们就和他消耗,看谁耗得过谁!" 这种战略在上甘岭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志愿军的防御工事构筑得异常坚固。战士们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蚁,日夜挖掘坑道,修建堡垒。"再深一点,再牢固一点!"他们挥舞着铁锹和镐头,汗水浸透了军装,手上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人喊苦喊累。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坑道和地下工事,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成为志愿军能够坚守43天的关键。 战斗最惨烈时,秦基伟甚至将自己的警卫连也派上了前线。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96人的警卫连只有24人冲进了目标坑道,其他人都牺牲在1500米宽的炮火封锁线上。为了补充兵力,王近山将12军31师调来支援,并对其副军长李德生说:"德胜啊!战斗可能是空前激烈而残酷的,要准备斯大林格勒血战那样的一仗!一个战士,从战斗开始打到结束,就能指挥一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