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交通规则?坐马车出行有“限速”,骑驴还得先懂“交规”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飞奔的马车,甚至撞车的情况,这让人觉得古代好像没有交通安全意识。但事实上,古代的交通并非一片混乱。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交通秩序,保证出行安全了。 古代的“驾考”和今天可不一样。先秦时期,驾驭马车是必备技能,叫做“御”,考试内容包括保持速度平稳、灵活改变方向、躲避障碍物等等,这些要求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科目二、科目三。 到了秦朝,如果驾驶技术不过关,就会被禁止驾驶,相当于现在的“吊销驾照”,惩罚力度很大。唐朝时期,“驾照”制度正式建立,需要在官府登记备案,拿到证明才能上路,这样能明确责任归属,避免事故后找不到人。 古代也讲究“交通规则”,可不是只有现代才有“驾考”。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实施人车分流,比如《礼记》里就说了:“男人靠右走,女人靠左走,车辆在路中间行驶”。到了唐朝,更是颁布了最早的“交通法规”——《仪制令”,它总结了“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的“四避诀”,简单好记,便于推广传播。 宋朝的时候,他们把交通规则刻在石碑上,立在重要的交通路口,就像今天的交通指示牌一样,让大家都能看见并遵守。清朝甚至还考虑到了下雪天路滑的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如果雪天骑马不小心撞伤了人,不仅要负责赔偿医药费用,还要把马赔给受伤的人,以此来保障行人的安全。 违反交通规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在唐朝,类似现在“飙车”的行为会受到笞打五十下的惩罚。宋朝的处罚更加严厉,如果因为“飙车”造成他人受伤,处罚将会加重,严重时甚至会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古代的交通方式很多样,除了常见的马车,还有用驴拉的车和水路运输。汉朝的时候,为了安全,马车行驶速度受到限制。 唐朝也对骑驴有要求,规定骑驴的人必须慢慢走,还要注意避让行人,强调行人优先通过。到了宋朝,水上交通管理也很到位,船只都要遵守“左行右立”的规则,就像今天的交通规则一样。船员还会通过敲锣的方式,提醒其他船只注意避让,避免发生碰撞。 为了更好地管理水路运输,宋朝设立了专门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为了保证水路安全和效率,这个机构会对船只的载重量进行规定,还会对船只的航行时间做出限制。 古代的驿站制度,可以理解为古代版的“高速公路”,主要功能是传送官方文件和紧急情报。这项制度自秦汉时期开始逐步完善,到了唐朝已经非常成熟,全国各地都有驿站分布。元朝的“站赤”系统更加庞大,不仅覆盖了整个帝国,还将触角伸向中亚和东欧等地。 从古至今,交通管理都在不断发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保证交通安全,维护良好秩序都是重点。以前的交通规则比较简单,主要靠人工指挥;现在的交通规则更加细致,更多地利用科技来管理。 信息来源:2024-09-29 14:58·团结报党派e家{趣话古代“交通安全”} 2022-12-03 20:23·七里河发布{文史集萃丨古人也有交通法规} 2024-12-02 21:04·绿色青浦{我国古代就有交通法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看看来自老祖宗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