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看病,特别是著名的大医院,你时不时就会遇到非常冷漠的医生。也许是因为他们接手过太多病人,内心已经麻木了,而且这种冷漠的方式甚至会传染给医生团队的其他人。 父亲在上海辗转医院看肝癌,在上海看病,这里的医生一般不会跟你解释很多,父亲遇到的医生见了病人面无表情,跟机器人一样,只会告诉你接下来病人要做什么,交流非常有限。 有一点,我很惊讶,这么大医院团队医生之间的信息时不时传递不对称,我只能归结于还是病人太多了,他们来不及或者记不得所有病人的信息。有一次很荒唐的是,父亲已经被推上手术室了,教授看到是父亲,说了句:你来干嘛。结果爸爸自己从手术室走出来了。 还有一次主治的教授跟我父亲说过先住两天看看情况再手术,但是他团队的另外一个医生却通知第二天就要手术(后来知道这也是他们正常的看病节奏),这也导致我们很糊涂,不知该听谁的。 这里的医生除了带队的教授没换,下面的主治的医生过段时间会轮换,教授主要是定方案,团队的医生主要是执行方案,教授一般见不到人,你要问一些细节,住院部的医生一般会说这你要去问教授,而如果你要问,运气好的话再住院部见到了厚着脸皮能说上话,见不到就得去门诊挂号去问。 你私下得到了医生的电话或者微信,接通了之后医生会告诉你,不接受在电话里问问题。在这里我理解是医生设置的边界感。他们会为自己的时间定价,有时候能理解,如果所有病人都打电话给他/她,还要不要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但有时真的觉得大都市医生的冷漠,因为很多外地人去一趟上海路程遥远还要预约还要排队,而且特别折腾病人,家属照顾病人和维持生活也很累了,病人经常出状况,问一句话就得去一趟,真心很累。 来看病的都是被宣判了癌症的病人,身体和心情本来就不好,并且过来本来就是来求生的,有一次去医院的时候,有个医生说了句你做与不做都得“躺尸”,原本以“老好人”著称的父亲第一次在外人面前炸毛,脸色非常难看地躺在病床上,拒绝手术。 后来是惊动了教授过来,说了几句好话才平息。 说着说着说了挺多无奈的经历,其实医生对于病人是很重要的人,因为他们确实在治病救人,每天要看那么多号人,期间也许还会遇到烦人的病人,影响医生的心情,工作量确实也大很辛苦。但是也有很多老实看病的,结果被医务人员不耐烦地对待,本就不舒服还得承受工作人员的坏脾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