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杭州一位“退休干部”,为练书法20年不下楼,赵孟頫也远不如他! 看过武侠小说的

杭州一位“退休干部”,为练书法20年不下楼,赵孟頫也远不如他! 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对“闭关修炼”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全真七子、杨过、张三丰这么做过。而在书法史上,也有名家“闭关修炼”。 比如智永,他花费数十年临摹《兰亭序》,不与世人交往,写坏的笔头积攒了几十筐,最终“寤寐家法”、学到了二王的精髓。 除了他,还有一位书法家也曾“闭关修炼”20年不下楼,最终在草书上大成,连赵孟頫都自愧不如,此人就是鲜于枢。 赵孟頫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能让赵大师极力追赶都比不上,可知鲜于枢的水平之高。 鲜于枢,字伯机,蒙古定宗元年(1246年)生于河南开封一户官宦世家,他童年时期定居河北涿州,博览群书,兼习书画。 鲜于枢少年成名,才华横溢,为人豪爽,时人称赞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 至元二年(1265年)后,鲜于枢南下,先后定居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小官。鲜于枢此时已经在书坛颇有名气,还因此结识赵孟頫,二人结为挚友。 鲜于枢三十七岁,不喜为官,成了一名“退休干部”,他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鲜于枢在困学斋中专心研习古人碑帖,整整二十年,最终草书技艺大成。 元代书坛的“复古之风”,由赵孟頫和鲜于枢扛起,如果说赵氏成就在楷、行二体,那么鲜于枢称得上大元“草圣”了。他传世作品不多,最经典的当属《石鼓歌》了。 鲜于枢一生多次抄写韩愈此文,有两大版本存世,一本如今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另一本则在2004年就拍出了4620万元的天价。 大都会本《石鼓歌》保存极为完好,内容完整。此作纵29厘米、横295厘米,共68行、470余字,单字大小约4厘米。 鲜于枢曾说:“书家之有钟、王,犹儒家之有孔、孟,而不言周公也。”,他主要取法钟繇、王羲之二家,兼取颜真卿、怀素用笔。 《石鼓歌》逆锋起笔,入纸后笔尖按压、衄挫、调锋,动作丰富,处理自然。笔画遒劲潇洒,骨肉匀称,牵丝引带,纵逸潇洒。 《石鼓歌》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圆转灵巧,张力十足。结字奇宕险绝,婀娜有致,重心高低摇摆,字迹大小错落,绝无雷同之感。章法疏密得宜,用墨枯润交替,一派天然之气。 如果我们能将这部作品临摹通透,晋唐至元代草书笔法也就掌握了。 而今,我们将鲜于枢《石鼓歌》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元 鲜于枢草书石鼓歌 手工经折装 高清复制毛笔字帖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