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催化:
“十四五”能源规划:将可控核聚变列为前沿技术攻关重点,明确到2030年实现聚变技术工程化验证。
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聚变能源重大专项,2025年资助规模达5亿元,同比增长30%。
中法聚变合作:中科院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国际聚变材料实验室,聚焦第一壁材料研发。
技术突破:实验装置性能跃升,关键技术瓶颈突破
国际前沿装置进展
ITER项目里程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首次氘氚等离子体放电实验,输出能量达到输入能量的1.5倍,实现可控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美国NIF连续点火:国家点火装置(NIF)实现连续10次点火成功,单次聚变能量输出突破10兆焦耳,商业化示范堆设计加速。
欧洲JT-60SA创纪录:日本与欧洲合作建设的JT-60SA装置实现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超100秒,温度达2亿摄氏度,刷新亚洲聚变实验纪录。
中国技术攻坚成果
EAST装置稳态运行: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现1.2亿摄氏度运行1056秒,创造世界纪录,为聚变堆稳态运行提供关键数据。
CFETR工程推进: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完成初步设计,计划2035年建成,目标实现1吉瓦级聚变功率输出。
磁约束技术突破: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开发出新型高温超导磁体,磁场强度提升至15特斯拉,显著缩小装置体积与成本。
资本涌入,产业链加速成型
2025年Q1全球聚变领域融资达12亿美元,中国占比超20%,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企业跻身独角兽行列。
并购整合加速:美国TAETechnologies收购加拿大GeneralFusion,整合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技术路线。
行业趋势展望
商业化时间表:业内普遍预测2035-2040年实现聚变发电商业化,2050年聚变能源占比达5%。
成本下降路径:通过高温超导材料应用、装置小型化等技术,聚变发电成本有望从目前的10美元/千瓦时降至0.1美元/千瓦时。
能源结构变革:聚变能源将与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互补,构建零碳电力系统,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
产业链布局
上游材料突破:西部超导开发出耐700℃高温的钨铜复合材料,解决聚变堆第一壁材料寿命瓶颈。
中游装置制造:中核集团建成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生产线,年产能力达50台,成本下降40%。
下游应用探索:国家电网启动聚变发电并网技术预研,计划2030年建成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
当前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全球市场规模
2025年预测:据国际能源署(IEA)及多家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变直接市场规模(含研发、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预计达300亿至50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3倍。
长期预测:到2050年,若实现商业化发电,全球聚变能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区域分布
北美:美国占全球聚变研发投资的40%以上,私营企业融资活跃,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
欧洲:依托ITER项目及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2025年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德国、法国为核心。
亚太:中国、日本、韩国加速布局,2025年市场规模合计超1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60%。
相关概念股梳理:
安泰科技
为EAST(中国环流器二号M)和ITER项目提供钨基偏滤器部件,技术壁垒高。
联创光电
子公司联创超导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于核聚变装置的磁约束系统,具备节能优势。
国光电气
参与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聚焦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雪人股份
为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提供关键的氦气压缩机设备,该设备在核聚变反应中起到冷却和维持等离子体稳定的作用。
最后一家,也是作者挖掘的一家“可控核聚变”超级黑马,重组预期拉满!
为避免打扰主力,想知晓公司名字的朋友唻炂纵㞻:价值题材说,既可以知晓。深知小散不易,愿与大家共前行!
1、可控核聚变关键部件已打入国际市场,主营产品市占率国内前三,电网核心供应商。
2、公司成功研发并交付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法国电变压器项目。
3、25年一季度营收大增120%,净利润增1200%,扣非净利润狂飙2000%,业绩迎来超级拐点!
4、央企重组在即,实控人变更,1600亿集团入驻150亿市值的壳,10倍估值重估,预期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