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标文化也不是从汽车市场才有的,比如你今天做了个新项目拿到了钱,第二天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疯狂的跟进,你看着一摸一样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只是主题色从蓝变黄,也没得办法。
汽车企业的抄也不是不可以,啥样的市场热闹,啥样的设计和配置有人喜欢,都有人替你趟好路了。
就和做商业一样,大胆对标。如果人家行但你没成功,大概率是自己的问题。
无论是谁抄保时捷和路虎都可以,甚至你抄理想都可以,有人抄完就有销量,有人还抄的蹑手蹑脚,大可不必。
现在的汽车市场不是跃进的阶段,都是在做微创新,商品都是跟着用户需求走的,不是当年做一款便宜的甲壳虫就能引爆市场的阶段了。
所以如果你要抄,那就大胆的抄,抄到让原创都觉得厉害,觉得你赋予了原创二次生命。
如果连“抄”都“抄”不明白,那才是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