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平2021说过,自己是在西北地区有过下乡经历的老人,原本我是相信了。但从他在头条发的关于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的文章来看,恐怕他的所有说法都值得怀疑,因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断的用谎言攻击不同观点的人,甚至用上了右派这样的词汇。因此,他所有的说法到底有没有一条是真的,就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了。 关于我国1977年农业产值,网易新闻的文章标题上大大的“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字样他看不见,根据他自己的臆测抱我引用的资料定义为“假资料”。这种为了维护自己的偏执而怀疑对方材料来源的做法,说实在的非常低级。如果真是在西北地区生活了几年的下乡知青,对当地的农民群众生活一点都不了解有情可原,但因此而编造谎言就显得太说不过去了。 除此之外,他还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凡网上流传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所有GDP数据,都是不靠谱的,因为那时候我国根本就不实行GDP统计体系。”。但他混淆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不管那一年的“工农业总产值”,都是前后一贯的在统计的。但他却把我国公布的“工农业总产值”,自己理解为“增加值”,可见她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既然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数据统计那么困难,那他自己所用的“人均纯收入”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呢?根据他自己说,是从他说得这本书里来的。他把自己的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1949—1985)》”,当作了权威和真理,不容别人怀疑。 其实,哪怕他所说的,全国农民1978年人均纯收入真的达到了每个月11元,就能否认那时候全国有很多地方的农民粮食不够吃,生活水平低,没有达到联合国的温饱线这样的事实吗?全国经历过那时候的农民还有几亿活着,他们的肚子最有数,把他们的收入算的再多,能改变每年几千万人渡春荒去要饭这个事实吗? 这也就罢了,他还在文章最后用了这样的结论:“不但一心企图用这种不靠谱的数据为依据抹黑新中国前三十年,不把那个年代的农民写成天天饿肚子不罢休,而且还用来跟别人辩论,真不知道羞耻二字怎么写!”。这话送给他自己,应该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