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年事已高的熊向晖起了退休的念头,可他的退休材料刚刚递上去,就被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元帅知道了。
两位元帅明白熊向晖的才干,他们不想让熊向晖这么早退休,所以就将他挽留了下来,并让他去中信公司继续工作。
可在中信公司工作了一年以后,熊向晖就再次向中央请辞,想要退休,可是依旧有人拦着他,这次不是两位元帅,而是中信公司的董事长荣毅仁。
荣毅仁得知熊向晖想要退休,当即就给国务院致信,请求中央不要批准熊向晖的请辞报告。
荣毅仁为何要阻止熊向晖退休?熊向晖与荣毅仁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982年熊向晖在中信赴任1982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也呈现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改革开放急先锋之一的中信公司,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
身为中信公司董事长的荣毅仁非常欣慰中信能够有这样的成就,而更让他开心的是,中信公司迎来了一位优秀的人才——熊向晖。
1982年,曾担任过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后来又兼任统战部副部长的熊向晖,因为岁数到了,不久前向中央提了请辞报告。
当时聂荣臻元帅和叶剑英元帅得知这一消息后,觉得就这么让熊向晖退休实在是可惜,熊向晖作为党内的优秀人才,在一众老干部中还算是年轻的,两位元帅为了让熊向晖能够继续为国家效力,就建议中央让熊向晖去中信公司工作。
中央在经过慎重考量之后,同意了两位元帅的建议。
就这样,熊向晖被任命为了中信公司的党组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熊向晖那儿,荣毅仁就先得知了,他兴奋不已,立即给熊向晖这位老友打了一个电话对他说道:
向辉同志,我要来拜访你,你就要到我们中信公司来领导我们了,中央已经决定让你担任中信公司的党组书记。
听到老友的这番话,熊向晖也是先吃了一惊,心想自己刚刚退下来,还要去工作我怎么没接到通知。虽然心里疑惑,但是因为没有接到组织通知,所以熊向晖也就没有过分在意。
不久,中组部找到了熊向晖,向他宣布了中央的决定。
听到消息的熊向晖十分意外,因为此时他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纠结之下,他就找到了主管中信的谷牧同志,询问他的建议。
谷牧同志得知熊向晖有些困惑后,就建议说:
“中央已经下了通知,你自然是需要去赴任的。”
熊向晖听了觉得确实有道理,且自己身为一个老党员,自然要服从调令,所以就说:
“那我先去干半年,这半年我会积极了解中信的情况。上任前,我会先去中信做一个月调查,总不能一下车,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就指指点点。”
听着熊向晖的话谷牧点了点头,并在临走之际特意嘱托他要保重身体。
不久以后,熊向晖在中央的任命下,来到了中信公司。
一来到这里,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友荣毅仁等,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并说道:
“这一个月我对任何事都不表态。”
荣毅仁明白熊向晖这是在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力挺他放心大胆地做事。
刚到中信时,为了避免出现工作上的失误,熊向晖先是查阅了中信成立三年来的所有文件,并对公司的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然,作为公司的副董事长的熊向晖,也不能只简单的做一些调查工作,他还和荣毅仁等公司高层一起研究,并明确了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任务。
很快,熊向晖对中信公司的具体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他征求了中央组织部和荣毅仁的意见,初步拟定了《中共中信公司党组织的职责、权限》6条。
两年后的8月30日,熊向晖将自己的方案上报国务院批准施行,并于9月份正式批准通过,从此中信公司的党政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拟定这6条中的第二条时,熊向晖原本将“监督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后面加上了一条“董事长除外”。
可是在熊向晖将这一意见告知荣毅仁的时候,他却反对道:
“不要,不要,包括我在内!”
荣毅仁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党组织的作用,就是“对公司的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如果不加上这一条,那么无疑会让这一核心要义成为空中楼阁。
所以为了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荣毅仁果断拒绝了熊向晖的提议。
见荣毅仁如此大义凛然,熊向辉心中也钦佩不已。
也许有读者在这里可能会问,熊向晖当初到任的时候,不是说只做半年的吗,怎么到1984年还没退休?
其实早在1983年6月13日的时候,熊向晖已经向中央打了报告,恳请同意让自己退休。
可是,这件事没一会儿就传到了荣毅仁耳朵里,他听闻此事以后也是十分吃惊,为了了解情况,他找到了熊向晖。
在经过一番谈话以后荣毅仁明白了,原来熊向晖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想退休写写材料,给年轻人留更多的机会。
可是荣毅仁也明白,熊向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十个月来,两人配合得也十分默契,现在的中信公司党组织发展也才刚刚步入正轨。
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荣毅仁立即给国务院写信,请求中央不要同意熊向晖的退休申请。
中央非常重视荣毅仁的提议,经过再三考虑,中央也认为此时的中信公司需要熊向晖继续工作,于是就同意了荣毅仁的报告!
所以熊向晖就又留在了中信公司,1985年熊向晖不再担任中信党组书记一职,1989年熊向晖才正式离开中信公司。
这就是熊向晖调任中信公司党组织书记的具体经过。
那么,他是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经历才让荣毅仁这般青睐?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熊向晖过往的革命经历!
熊向晖是我党的红色特工,在胡宗南身边潜伏了十年之久。
当胡宗南准备率领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时候,正是熊向晖冒着生命危险,将情报传递回了中央,挽救党于水火之中,居功至伟。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熊向晖也曾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差点暴露,幸亏我党采取了补救措施,才让熊向晖转危为安。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6年6月的一天,熊向晖接到指令,到周公馆与周恩来见面。
自从熊向晖开始潜伏工作,就很少见到周恩来。这次见面熊向晖原以为党组织要给他新的任务,没想到周恩来却告诉了他一件极度惊险的事情。
原来不久前,周恩来乘坐马歇尔的专机从延安来南京的时候,不慎将一个记录着高级情报人员的本子,遗落在了飞机上。
而那个本子上的一角,写着熊向晖的“熊”字,虽然后来马歇尔派人将本子送了回来,但周恩来还是担心这份名单被马歇尔拍照保存,透露给蒋介石,所以才赶紧来通知熊向晖。
周恩来话音刚落熊向晖就明白了,也就是说自己随时都会有可能暴露。
但是,面对生命和党事业的时候,熊向晖坚定的选择了舍己成仁。周恩来为我党有这样的干部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考虑到了地下工作的特殊性,他不想让同志做无谓的牺牲。
周恩来说道:
“你先去上海暂避风头,如果国民党有任何异常举动,我会派专人通知你并护送你到安全地区,如果没有问题你就继续潜伏工作!”
周恩来妥善地安排好了一切,并让熊向晖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随机应变,熊向晖点了点头,二人就此分别。
熊向晖走后,周恩来也得到了我党其他潜伏人员的密报,知道了熊向晖的身份还没有暴露。这一情报对于我党来说无疑是一则好消息,但眼前的危机还是没有过去,该如何来解决呢?
随后周恩来心生一计,他想起了京剧《群英会》中的一场戏——蒋干盗书。
周恩来非常善于利用人的心理,他给司徒雷登的助理傅泾波送去了几张门票,而这位助理也借花献佛将之送给了领导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知道马歇尔对中国京剧十分感兴趣,所以就邀请了马歇尔一同来看戏,马歇尔欣然前往。
看戏中马歇尔在看到蒋干盗书这一节的时候,立即想起了几天之前自己捡到的那份我党秘密工作人员的名单,他开始怀疑这是周恩来专门给自己设计的一个陷阱。
那马歇尔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因为蒋干盗书这场戏讲的就是反间计,马歇尔对周恩来十分了解,他知道这位中共领导人的处事风格一向是一丝不苟,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将这一份如此重要的名单遗落,刚好又被自己捡到?
现在看到这出戏之后,马歇尔觉得自己有些明白了。
马歇尔以为这是周恩来给他下的套,因为那个本子上写的都是共产党的机密人员,自己得到这个本子后,肯定会第一时间告诉蒋介石,到时蒋介石一定会下令杀了本子上提及的那些人。
可如果那些人都是共产党想要除去的,周恩来就是故意让自己看到,然后想借自己的手除掉这些人,到时候蒋介石醒悟过来,自己和蒋介石之间也必然会有嫌隙,这不正是蒋干盗书演绎的情节吗?
想到这儿,马歇尔一阵后怕,因为他拿到本子的第一时间的确去找了蒋介石,想告诉他这件事。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说出来,如今看到这出戏,马歇尔还在庆幸,没有上周恩来的当。
就这样,回去以后不久,马歇尔就将自己手中的这份情报毁去。
熊向晖也摆脱了危机,从而能够继续潜伏在敌营内部,为党继续努力工作。
1947年 3月1日,熊向晖从胡宗南的口中获悉了国民党即将要对延安发动进攻的情报,得知这份重要消息的他深感兹事体大。
为了避免党中央遭受损失,他立即将这份情报通过秘密渠道转给了延安。
随后,我党在熊向晖等情报的支援下,在根据地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而毛主席也在事后,这样评价熊向晖:
“一人可抵几个师!”
建国以后,熊向晖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职。
2005年,这位传奇老革命家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这就是一代传奇革命家熊向晖,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自己有暴露风险的时候,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以党的利益为重,选择继续留在敌人内部潜伏下来。
而在敌人口中获悉到重要情报的时候,他也不顾自己有暴露的风险,向党传出了重要情报,拯救了党组织。
建国后,面对组织的重托他依然以党的利益为重,在中信公司担任党组书记一职,成功解决了中信公司的党政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