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低血糖并非“吃颗糖就好”!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樊昕旖通讯员包璐晨

本报讯近日,某社交平台一博主因突发低血糖去世,让不少网友感到震惊。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出现低血糖时吃颗糖就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有哪些危害?昨天,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专家医生。

低血糖是指体内血糖的浓度低于正常下限。“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一般在3.9mmol/L到6.1mmol/L,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如果低于2.8mmol/L就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时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市中医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病科主任姚芳介绍,低血糖是一种病症,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并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低血糖一般表现为冒冷汗、心悸、头晕、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认知损害、行为改变、精神运动异常等症状,甚至出现癫痫、昏迷等。“严重的低血糖真的会致命。但健康人群出现低血糖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为人体肝脏内储存了一定量的葡萄糖,会在紧急情况下释放。真正因低血糖危及生命的情况,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等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姚芳说,糖尿病人在服用药物过量或者注射胰岛素过多,但是没有按时吃饭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一些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胰岛细胞瘤等疾病的患者,或者经常喝酒的人群会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老年患者、婴幼儿及低龄儿童发生低血糖时,常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需要格外关注。

姚芳提醒,出现头晕等症状时,也不一定是低血糖导致的,还有可能是甲亢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喝点糖水或吃点高热量的东西后,血糖浓度上升,症状缓解,那么就是低血糖了,如果没有缓解的话,就要及时就医了。”姚芳表示,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在出现低血糖时服用些糖水或者吃些巧克力、面包等含糖食物即可缓解症状。但如果患者已无法正常吞咽或进食,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那么,如何预防发生低血糖呢?医生建议,要规律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首先要定时进食,一日三餐按时吃,避免大量饮酒,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麦产品等,可以帮助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其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帮助提升体内的胰岛素敏感度,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此外,家里可以常备一个血糖监测仪,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关注血糖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