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梁东方 饭后坐在阳台上的椅子里,自由地阅读。面对窗外的田野和田野之上的暮色,没有

梁东方 饭后坐在阳台上的椅子里,自由地阅读。面对窗外的田野和田野之上的暮色,没有目的地闲读,流淌着一种生活的自然而然的意趣,不知不觉就沉浸到一张报纸里去。在阅读中忘记了身在何处,且常有所感,常被激励,不时要在自己的小笔记本上写上几句一时触发出来的念头。这是读《藏书报》的时候的一种常有所感的状态。 这是因为自己是此道中人,对于收藏的书以及收藏过程中、使用收藏品、研究收藏品的过程中的乐趣了然于心。同时也因为读报的时间地点都很恰当和舒适。 坐在窗外都是碧绿的秋麦的落地窗前,沐浴着日暮前的阳光,不知不觉太阳就快速地落到了山的后面,寒凉的天色让人不得不加衣了,这才放下报纸。让飞扬起来的思绪告一段落。 任何阅读的环境,书房的环境,除了书籍本身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窗外的风景。从书籍里抬起头来的时候,如果能望见窗外自然的风物,不论是广阔的田野还是起伏的山峦,哪怕就只是几枝婆娑的树枝树叶,这样的阅读环境才是最上乘的。 村边上的农家院落里如果安排有一间这样的书房的话,约略是可以实现的。乡间别墅的二楼则更有条件,即便是多层的楼房,如果是郊外的野处,也是上佳的位置。能在如上的地方有自己一间书房,将阅读环境与自然风貌结合起来,大约就是人生安居之至境了。 这是我对读书的地方的一点想法。 读书可以在课堂上,可以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可以在街边伫立的那一会儿,这是人类社会以前并不鲜见的日常场景。现在变成了手机阅读,可也还是阅读。不过,捧着一本书的传统纸质书阅读好像还是在家里比较妥当。 在家里看看书,记记偶尔想到的什么,喝口茶,站起来找到剪指甲的小剪子,一点点剪剪指甲,在剪的过程中又有所感,马上坐下来记到本子上……这期间收音机开着,电扇也开着,有汗水却也愉快怡然,时间如流水一样倏忽而过。 这种状态不仅愉快,还是写作的加油站。写不下去了,随意地读一会儿,便又有了诸多线索与想法,关键是又有了兴致。乃至潮湿闷热的黄昏,已经昏暗下来,一个人在屋子里这样度过时间,却也不觉着丝毫的孤独。 在家里自由地阅读和书写,与在办公室、图书馆不同,不必拘泥于公共空间的形式感。着装不必整齐,可以有音乐,可以躺一会儿,这些都是愉快地度过时间,让生命感到光滑的重要因素。 躺下看书很松弛。在床上看书和在桌边看书一样会让人产生联想,会因为书中的内容而产生源于阅读也同时源于个人经历和知识的想象空间。 将头靠在什么东西上阅读是舒服的,也是会让头脑逐渐降低运转速度的,随着转速越来越慢,会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地就此进入头脑最清闲的状态,想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清楚,那想象之境的光与越来越弱,直到导致最后彻底的无意识的黑暗睡眠。 头脑是不能有所依托的,它是一处最需要独立作业的部位,坐在桌边看书才会有那种乍然一闪的灵光,或者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旺盛的火焰,想象的光会越来越亮,最终照彻阅读者在现实中不满足的心。 阅读的位置,是阅读的好感觉的一个出发点,一个根据地。可以是一张小书桌,可以是凭窗的一个好位置,一张书桌上有书有本有笔,有报纸杂志,有《英语世界》《旧书信息报》…… 这是成年人与儿童的区别,儿童是从来不论地点和角度的。他们一派天然,与书中的世界同步自己的头脑。一边走路一边看,在自行车上坐着看,以任何看起来不舒服的姿势都能忘我地读到书里去。 找到了一种读书的感觉。这是一个位置、一个角度,是一种方式、一种状态。不再感觉时间的停滞,不再无所事事,不再心慌意乱。或读或记,时看时写,常有所感,总有所悟,这实在是一种无上的享受。让人在自己家里,在书桌边上待得心安理得,心气平和愉悦。自己意识到了这种美妙以后,往往就已经脱离开了书本,仿佛获得了一种俯瞰自己的视角,在这种对自己的得意俯瞰之中,陶醉。 这是一直以来想着过上纯粹的阅读和写作的生活的理想之境,生活在边缘化了的一个什么地方,只与自己的书、自己的电脑和广袤的自然为伴,累了的时候就去跑步或者骑车到郊外漫游,到秋天里爽朗的天气中去走路,去呼吸,去看,去野餐…… 这个理想正如其他理想一样,只能在相对意义上实现。 在任何时间地点的阅读和写作,自动的自发的而不是功利性地阅读和写作,一般都表明了阅读和写作者其地其时自身状态的悠闲与自由,至少可以肯定地说是摆脱了焦虑、没有过于沉重的人生牵挂。 所以说阅读和写作着的人生是幸福的,有时候并不是说阅读和写作本身给予我们多大的幸福,而是在阅读和写作者们在刚刚开始阅读和写作了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一种比较良好的人生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对个人当下幸福的肯定又十分有助于他们在正在进行的阅读与写作的活动之中开发出更新更广的幸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