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年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华裔男子,在网上炫耀说:“中国人一辈子都不能理解,什么是诚信社会!”因为他发现在澳大利亚,可以先加油,然后在走进店里付钱,根本没人担心逃单问题!网友:要不你先回国内看看再说呢? “在澳洲加油站加完油直接走人都行,国内能做到?”2024年夏天,一个叫“悉尼David”的华裔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大放厥词,镜头里他晃着加油枪,身后的澳洲加油站果然空无一人值守。这条视频配文更扎眼:“中国人永远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诚信社会!” 这位David自称在澳大利亚生活了15年,朋友圈日常就是晒海滩BBQ、吐槽国内“人情复杂”。他在视频里拍着胸脯:“在这儿加完油去便利店慢慢付款,店员连看都不看你,不像国内,加完油得马上掏手机扫码。” 评论区瞬间炸了锅,点赞最高的回复是张动图——国内某加油站电子屏显示“无感支付成功”,车主连车窗都没摇下来。 要说打脸来得也快。没过两天,有位定居墨尔本的华人网友甩出实锤:他常去的加油站早就改了规矩,非会员必须先预授权才能加油。“以前确实能后付款,但架不住有人真逃单!”网友晒出当地报纸截图,2023年墨尔本某区加油站逃单率高达8%,逼得连锁品牌BP不得不加装车牌识别系统。 更讽刺的是,国内网友开始晒起自家小区楼下的“信任便利店”:扫码开门随便拿,离店自动扣款;街边菜摊挂个收款码,大爷大妈自己称重算钱;共享单车停路边,扫码即走从不担心被锁。 有武汉网友发视频:凌晨三点的无人面馆,食客吃完自觉扫码付款,监控里还能看见有人主动清理桌面。“到底谁活在‘诚信真空’?”这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David还不服气,又发新视频炫耀:“在澳洲借工具不用押金,国内行吗?”结果被扒出他常去的社区工具站,其实要求会员绑定信用卡,逾期不还直接扣费。 倒是国内网友翻出“共享工具箱”小程序——芝麻信用分够了,借电钻电锯都免押金,评论区有人晒图:“借了半个月,还的时候站长塞给我把青菜,说‘帮着宣传了’。” 要说现实教育来得更快。今年年初,David在视频里吹嘘“澳洲租房不用查房”,结果自己退租时被房东扣了半个月押金,理由是地毯有咖啡渍。 他气呼呼发视频维权,评论区全是国内租客现身说法:“我在杭州租房,房东连钥匙都让我代收,说‘年轻人都自觉’。” 最打脸的是“诚信实验”。有自媒体博主真按David的逻辑做了对比:在国内三线小城摆“无人售瓜摊”,3小时卖出47个西瓜,收款码显示进账318元。 在悉尼某社区照搬同样模式,半小时内瓜被抱走8个,只收到1笔付款。视频结尾,博主对着镜头笑:“诚信这事儿,还真不是谁住哪儿说了算。” 现在David的账号还在更新,但评论区已经变了画风。他晒海滩照,有人问“逃单的加油站还开着吗”;他吐槽国内快递慢,马上有人甩出“京东凌晨下单中午到货”的截图。 最近他发了条“怀念家乡火锅”的动态,底下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建议回来看看,现在扫码点单都不用叫服务员了。” 说到底,拿个别现象给整个国家下定义,本就是偏见。诚信从来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更不是谁住哪儿、用什么支付方式能决定的。 就像网友说的:“真正的诚信社会,不是靠‘没人管’撑起来的,而是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下次再有“海外优越党”瞎嘚瑟,直接甩给他这些现实——比优越感更重要的,是别让偏见蒙住眼睛。 对此你们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