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成“潜力黑马”? 我对 AI 与机器人融合赛道的信心主要源于以下核心因素: 首先,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潜力;其次,产业已跨越量产临界点,商业化进程加速;第三,政策、资本与技术的多维共振效应持续强化;第四,投资回报率与估值水平形成合理匹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这些要素的协同作用,正推动 AI + 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从需求侧分析,机器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工业场景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主战场,标准化与流程化的作业特点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技术壁垒的逐步突破和制造成本的持续降低,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指日可待。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消费领域的应用空间同样值得期待,例如陪伴型机器人、康养服务机器人等细分场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劳动力成本攀升的双重驱动下,智能机器人的市场需求缺口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关于量产突破,业内普遍预计,2025 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特斯拉、OpenAI、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的持续投入,以及 AI 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正逐步从愿景走向现实。余欢指出,当前行业正处于商业化前夜的关键阶段,2025 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在国内产业竞争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其一,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为机器人赋予了更高级的智能内核,使其能够实现拟人化的感知、学习与决策能力,这种 "大脑级" 的智能升级将推动机器人从传统的线性指令执行向更复杂的自主决策演进; 其二,在硬件制造层面,国内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与技术转化优势,同时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体量,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数据训练与产品迭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土壤,进而加速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