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有点离谱但又挺有意思的话题:美国众议员马克·格林2020年提出的一项决议,要求中国偿还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债券债务,总额号称高达1.6万亿美元,还放话如果中国不还,美国就不认欠中国的几千亿债务。这事儿听起来像是国际关系里的“奇葩新闻”,但背后却能看出不少美国国内政治的门道,还有历史债务在现代社会是怎么被拿来当工具的。
马克·格林是谁?他为啥要搞这个提案?

先说说主角马克·格林(Mark Green)。这哥们儿是美国田纳西州的共和党众议员,1964年出生在马里兰州,算是个60后。年轻时他在美国陆军当过军医,还上过伊拉克战争的前线,退役后转行搞政治。2018年,他成功当选田纳西州第七国会选区的众议员,正式踏进华盛顿的政治圈。
格林的政治标签很鲜明:强硬的保守派,尤其在对华政策上特别能“炸毛”。他在国会里没少拿中国说事儿,动不动就喊中国是美国的“头号威胁”,这让他在共和党内部挺吃香,特别是那些喜欢硬碰硬的保守派选民,觉得他够硬气。不过也有人觉得他这人有点偏激,判断问题太情绪化,缺少点冷静分析。
2020年春,格林抛出了这个“清朝债务议案”,算是他政治生涯里的一次高调操作。他要求中国政府偿还两笔历史债务:一是清朝1911年发的“湖广铁路债券”,二是民国1913年的“黄金融资债券”。他还给这债务算了个账,说按4%到6%的年复利算了100多年,总额得有1.6万亿美元。要是中国不还,他就威胁说美国可以不承认欠中国的债务——也就是美国国债里中国持有的那部分,当时大概是1万多亿美元。

这提案一出,美国媒体炸了锅。《国会山日报》(The Hill)直接把这事儿上了头条,标题就很抓眼球:“若中国不偿还清朝债务,美国将不承认欠华债务”。不过这标题有点夸张,格林的原话是威胁“不承认”,但没说已经不认了,媒体这么一渲染,火药味更浓了。
这两笔债券到底是啥来头?
要搞懂这事儿,咱们得先弄清楚格林说的这两笔债券是啥。历史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第一笔是“湖广铁路债券”。这玩意儿是1911年清政府为了修湖北到湖南的铁路,向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国借的钱,总共600万英镑,当时折算成美元大概是2900万。债券期限是40年,原定1951年到期。清政府当时穷得叮当响,又想搞现代化建设,只能靠借外债。这铁路还没修完呢,1911年秋天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直接没了。新上台的民国政府忙着内战和重建,根本顾不上还这笔债,债务归属就成了个大问号。
这笔债券的持有者主要是外国投资者,后来有些债券流传下来,到了今天还被少数美国人攥在手里。格林提案时还特意拿了一张放大的债券图片在国会挥来挥去,挺有戏剧效果。

第二笔是1913年的“黄金融资债券”。清朝倒台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上台,急需钱稳住局面,就又向外国银行团借了一笔债。这次借款主要是为了国家重建和政府开支,具体金额没湖广债券那么明确,但也是几千万美元级别。这笔债的命运跟湖广债券差不多,民国时期国家乱成一锅粥,哪有钱还债?后来这些债券也散落在外国投资者手里,有些至今还能在收藏市场上看到。
格林的算法有多离谱?
格林拿这两笔债做文章,说中国得连本带利还。他算账的方式是这样的:按4%到6%的年复利,从1911年或1913年算到2020年,得出了1.6万亿美元这个天文数字。听起来挺唬人,但国际金融圈的人一看就乐了。这算法靠谱吗?完全不靠谱。

首先,复利这东西一般不这么算历史债务,尤其是100多年前的旧账。国际上处理国家债务通常看本金和简单利息,哪有按复利滚100年的道理?其次,清朝和民国都灭了,政权更迭后债务责任归谁,早就是个模糊地带。格林硬要把这账算到今天中国头上,逻辑上就站不住脚。
中国咋回应?国际社会咋看?
中国政府对这事儿反应很快。2020年春,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直接怼了回去,说得很清楚: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废除了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那些债务压根儿就不算数。更关键的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美国政府正式承认中国不用承担这些历史旧债。这是有白纸黑字的协议的,格林翻旧账等于自己打自己脸。

国际社会这边,大部分国家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就公开说过,美国老揪着历史旧账不放,既解决不了问题,还让自己显得小家子气。他还提到,国际法和协议才是处理债务的正道,像格林这种政治喊话纯属瞎折腾。联合国《国家权利义务宣言》里也说了,国家债务的请求权时效最多15年,这都100多年了,法律效力早没了。
格林的提案在美国国会其实没掀起啥大浪。2020年之后,这议案压根儿没多少人支持,最后就悄无声息地凉了。为啥呢?原因挺多。

美国法院早就对类似问题有过判例。1983年有个“杰克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案子,美国债券持有者告中国,要求偿还清朝债务。联邦法院翻了半天卷宗,最后裁定中国不用还。这之后几十年,类似的零星诉讼都被驳回了。法律界限清清楚楚,格林再闹也翻不了案。

格林虽然在共和党里有点名气,但这提案太离谱,连自己人都觉得不靠谱。2020年那会儿,美国正忙着应对疫情和经济问题,谁有心思陪他玩这个历史债务的游戏?再说了,美国欠中国的债主要是国债,那是实打实的现代金融交易,跟清朝旧账完全不是一回事。真要不认这债,美国自己的信用得先崩,国会里那些老狐狸哪会干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儿?
美国媒体虽然爱拿这事儿当噱头,但报道也挺片面的。《国会山日报》光放大格林的威胁,没提中美建交时的协议,也没说清法律和国际社会的态度。其他主流媒体像《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对这事儿提得不多,估计觉得太扯,不值得浪费版面。

格林这提案虽然没成,但也不是完全没意义,它多少反映了美国国内的一些政治生态。

过去几年,美国对华态度越来越强硬,尤其在共和党内部,反华几乎成了政治正确。格林这种提案与其说是真想解决问题,不如说是拿中国当靶子,迎合国内选民的情绪。2020年正好是疫情初期,美国经济压力山大,甩锅和找外敌就成了部分政客的惯用招数。
清朝和民国的债券本来是历史遗留问题,早就没啥法律效力了。但格林硬是把这事儿拽到现代国际关系里,试图搞乱局面。这说明历史债务有时候不只是钱的问题,还能被当政治筹码使。

格林喊得欢,但美国自己欠中国的债也不是小数目。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常年维持在1万亿上下,2020年大概是1.1万亿。真要撕破脸不认债,美国金融市场先得乱套。所以这威胁更像是空话,吓唬人可以,真干没人敢。
这提案最后没下文了,2020年后就沉寂了。格林的政治生涯倒是没受啥影响,他继续在国会混得风生水起。2023年,他还当上了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说明他在共和党内部还是有点分量的。他偶尔还在媒体上挥挥反华大旗,但清朝债务这茬儿基本没人再提了。

至于那些债券,现在也就是收藏品。少数美国人手里还有,网上还能看到有人拍卖,但也就是个历史纪念,没啥实际价值。国际法和史实都摆在那儿,格林再折腾也改变不了现实。
总的来说,马克·格林2020年的这个“清朝债务议案”就是一场政治秀。他拿100多年前的湖广铁路债券和黄金融资债券说事儿,算了个1.6万亿美元的账,威胁中国不还就让美国不认欠中国的债。结果呢?中国不认账,国际社会看笑话,美国国会不买账,最后啥也没干成。

这事儿表面上是债务纠纷,实际上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一环。格林想借此刷存在感,顺便迎合反华情绪,但法律、历史和现实都不支持他。清朝债务早被中美建交协议和国际法划了句号,美国欠中国的债也不是他一句话就能赖掉的。到头来,这提案就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留下的也就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