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梁东方 那一年骑车远行,在前磨头镇尘土飞扬的街头小店里,买了一个学生用的小本子。

梁东方 那一年骑车远行,在前磨头镇尘土飞扬的街头小店里,买了一个学生用的小本子。大小和装帧都是最标准的老笔记本、小笔记本的模样。软皮,横格子纸,纸质自然不是很白,也不是很细,但是下笔却是很着墨,手感很好。整个本子不很厚,没有塑料皮,但是封面纸也略挺括和柔韧些,不是很容易折了,非常实用。一块钱一个,一包十个,如果不是当时正在骑行,就真想买上一包。 这样一个小本,正好可以记录整个十几天的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只是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有这样的小本子卖,很注意地在一些离开城市的乡村小店里刻意地寻找过,再也没有找到。 在网上买了A5的十个本子,比自己用的大了一倍,但是十本十个封面,封面用纸很有皮面的感觉,两个角儿都是圆润的,不会再有折角之虞,精致可爱。送给妻子两本,送给儿子两本,儿子又给女朋友要了两本,自己剩下了四本。欣赏拍照奉送之间欢笑不断。隔一会儿就会拿过来把玩一下,乐趣昭然。 自己的兴致已经从买书到了买本,这种从有内容到无内容,从他人写到自己写的转换,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就不经意地实现了。 总是禁不住拿起心仪的小本来左看右看。 喜欢实际上就是来回摩挲,就是反复把玩,而且每次摩挲和把玩都充满了极大的愉悦。人对人的喜欢也是如此,人对动物的喜欢是这样,人对物的喜欢是这样。 基于多年来对小本的喜欢和使用,总结了如下经验。这些经验类似婴幼儿的聚精会神之状,在成年人看来未免可笑,婴儿自己却完全不为所动,自得其乐地沉浸其间。我相信,那样的自得其乐之中,必有生命的真谛。   一.开本 我习惯用小本,喜欢用小本,是因为其便携,而便携的目的还是为了出行方便。那些喜欢用大本的,必然是习惯家居、室内阅读书写的人。 我用过128开的小本,用过64开的、32开的甚至16开的,那已不是小本,已经是大本了。使用最多的还是64开,64开可以装到任何口袋里,不过48开在牺牲了一定的便携性之后,算是一种比较中和地将便携性与书写的宽敞度结合起来的开本。有意思的,这也正是当年连环画最常见的开本,连环画开本的印迹从儿时一直贯穿到现在。 与开本大小同样重要的是本子的回弹程度,任何一个小本都是用过以后才知道其适用性到底如何的。比如用到一半的时候,自动回页的弹力大不大,从小本上誊抄文字的时候是否方便完全展开。这一点在当年看连环画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这么重要,用两只手按住,转着头看缝隙里的文字和图画,对于已经沉迷于画面展示的故事中的孩子来说,不是问题。孩子是最能只抓事物的主体不及其余的全神贯注者。现在用小本来写字,能不能完全摊开的纸页就成了一个关键因素。 每一种格式的小本,因为纸质和装订的不同而在这些指标上有很大差异。只有那种熨帖的,不自动回弹的、在任何一页上可以完全摊开的,才是最好用的小本。这一点对于大开本的本子来说基本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小开本的本子来说就很不容易。 比如这种横64开硬皮本儿的小本,挺括,摊放不回弹,横写舒服,这是它的优点所在。64开的硬皮小本的优势是装到兜里、从兜里掏出来都更方便,不怕折角,不怕装不进去,对口袋大小和宽敞度的宽容度都很高。 同样是64开,窄长的竖开本写起字来,因为每一行都不太长,所以条分缕析得更明确、更一目了然,使用起来也像是更有成就感。用惯了以后,还真不大愿意再用那种标准64开的四方本了。 横开的小本的最大优点是摊得开,不回弹,就这一点来说窄长的小本是不太好用的,横宽的,至少宽度能容下握笔的手的小本才好。因为文字横写的缘故,还因为窄长了以后不容易装到裤兜里。小本太窄了的话,将其放在电脑边上,把写作线索录入到电脑里去的时候,张开的纸页就很难熨帖地按照主人的意思稳定下来,总是会因为页幅过窄而回弹。一向要把小本写满了不浪费空间的习惯,突然在这里变成了肯在两段记录文字中间空一行,还是因为这硬皮精装而竖开的小本真正写起字来的时候不大好用的缘故。太窄了以后手在本上的摩擦位置就正好一直在厚厚的纸沿儿上,对写字形成一种阻碍。 用过一个16开的本子作为读书笔记使用,的确赏心悦目,没有上述使用小本的时候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来回翻,乐此不疲,爱不释手。以前固守小本的习惯,虽然没错,但是看到大本子的优势,在不需要便携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总的来说,开本在48开以下64开以上最为恰当,大小便于携带,不会写不了几个字就翻面,也不会因为过大而放不到裤兜里去。 每种开本、格式的小本子,用着用着都会格外喜欢。用完了这一个就还想着用下一个,一模一样的下一个。但某种开本格式的小本用着好,连用几本以后,也还是需要换用其他形式的小本。在别的形式里,有别的形式的优点,如此换换样,都体会一下,会有新鲜感,连带着生活好像也因此而有了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