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俄罗斯交通部宣布将1.7万亿卢布高铁大单交给名不见经传的锡纳拉集团,这项决定让全球基建界哗然,此前中俄合作的莫斯科-喀山高铁曾创下770公里极寒铁路两年竣工的纪录,如今俄方却舍弃成熟的中国方案,执意启动国产化冒险。 数据显示这场豪赌代价沉重:俄罗斯既有铁路网事故率同比激增47%,2024年初连续发生6起列车脱轨事故,暴雨冲毁铁轨事件导致西伯利亚大铁路中断72小时。面对乌克兰无人机对多莫杰多沃铁路枢纽的精准打击,莫斯科至圣彼得堡高铁项目已成关乎国家安全的生命线。 锡纳拉集团的底气来自克宫强力扶持。这家2019年才涉足轨道交通的企业,宣称将打造时速400公里的"雪原快车",计划2027年交付首列原型车。俄工业部为其划拨14个车站建设用地,并承诺提供42亿卢布补贴建设机车工厂。然而业内专家指出,该集团技术储备仅停留在苏联TMV-2型内燃机车改造水平,距高铁核心技术差距至少15年。 中俄高铁合作史的对比更显讽刺。2015年中铁承建的莫斯科-喀山高铁,在零下45℃环境中实现无缝钢轨铺设,自主研发的耐寒混凝土技术至今仍是俄铁路局教科书案例。如今俄方为摆脱技术依赖,不惜重启尘封的TGV法国技术图纸,却遭阿尔斯通公司以"专利封锁"为由索赔230亿欧元。 地缘政治裹挟下的产业抉择正将俄罗斯逼入死角:锡纳拉集团施工队近期被曝使用中国三一重工盾构机,核心轴承仍依赖德国舍弗勒集团供应。当乌克兰无人机3月11日摧毁别尔哥罗德调车场,暴露出俄本土化供应链的致命弱点,这场自主化豪赌的胜算,或许比西伯利亚的暴风雪更难以预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