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梁东方 我坐在夜里开着台灯的阳台上,将白天骑车漫游的印象,记录在小本上。这是旅行

梁东方 我坐在夜里开着台灯的阳台上,将白天骑车漫游的印象,记录在小本上。这是旅行后的收获,属于旅行享受应该有的一部分。 事实一再证明,只要给了这样伏案在小本上记录的时间,就会有诸多如果不写就会流失的东西汩汩而出。那些稍纵即逝的当下感受才能借此丰富起来,旅行至此才趋于完整。 就旅行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一定要抽时间停下来打开小本,只要停下来了,打开纸页,拿起笔来,就会有思绪奔涌而出,就会记录下如果不记录就会白白流失的思绪。 小本记录思绪还是要比电脑方便快捷,不拘地点和条件,拿出本子和笔就可以赶紧记下。这是古老的、永远不会被淘汰的记录格式。小本使人不乏味,使人无暇感到无聊或无所事事。 记录这些思绪的随身小本子,不仅是在出门的时候用,更可以在这样坐在书桌前用。它是一个可以随时放在手边,随时记录思绪的好东西。在阅读场合里,与外出场合一样重要。 经常是拿着笔对着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的时候,感觉就自己走出来并且形成文字。往往是在拿出笔来之前,脑子里还没有什么感觉呢。是笔把感觉带出来了,带出来刚才阅读中的联想细节,细节把感觉带了出来。 经常是感觉最丰富的长途骑车过程中能写下来的感觉反而不多。因为总是在赶路,准确地说总是愿意保持一种均匀的速度在路上行进,不愿意轻易地就打破这种均匀,所以能停下来的时候不多,尤其是能停下来掏出小本来从容地写上一会儿字的时间不多。所以当旅行结束,打开小本一看,写下来的只有区区几条,好像长途旅行之中是没有什么感觉一样。是事后在小本上的及时书写,挽留住了甚至缔造出了旅行的完整性。 持续地买书,持续地写作,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背景深远的支撑,必然是这样的:有朝一日隐居深山,在山坡上一个可以遥望远方的庭院中的外走廊的座椅上小坐着,不,长坐着的时候,手边的书架上和面前的小桌上都是夹着各式各样的书签的一本本书。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来历,都是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兴致和爱好而买的。当然,这时候桌上总是有一个大本一个小本子,大本子是阅读札记,小本子是随感笔记本。 这里要说的是,并非在外面漫游的时候才会用到小本记下观感,读书过程中也会常常记下观感,而且比旅行的时候记下的还多。这也就是小本另外一种非常有用的使用情境,和阅读结合。 看书的时候,手边放着小本和笔,这比看书的时候开着电脑手扶键盘要方便。电脑适合写文章,笔记本适合记录当下获得的信息和感觉,这种分工是自然而然而又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的,互相不可代替。这是键盘与笔、屏幕与小本各自的优点体现。 在没有电脑的时候,小本就成了倾泻思想和念头的唯一阵地。一支笔一个小本,就可以让半梦半醒中纠缠不已的思绪逐一落地,在文字中找到明晰起来的路径,确定他们真实的形象。 阅读是一种联想丰富的人生状态,即使本子和笔就在手边,在阅读时突然产生的什么想法,等拿起笔来的时候,有时候也想不起来了。重新去看书吧,刚才的想法又与书中的描绘完全没有关系,怎么也找不到线索。没有记下,但是感觉依然是好的。这说明刚才自己的头脑活跃,时间过得值。 笔记本,尤其是读书笔记、摘抄笔记,用完了以后还应该放在手边,放在书架上最利于取阅的位置上,经常翻看,不使当时有所感的东西因为时间久了而渐趋废置。因为那些文字都是你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文字之中发现的最能打动你的部分,一次性消费,抄完就完,本子用完就完,是太可惜了。 所以,书架上还应该有专门的一列放自己用过的笔记本的地方才好。 倒是另外一种笔记本,不是阅读书籍而是自身在生活中的观感和灵感记录的本子,因为都已经将其作为一条一条线索写到了文章里,写到了电脑里,反而倒是可以用过即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