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与互联网领域 AI技术滥用 诈骗与虚假宣传 :利用AI换脸、语音合成技术伪造亲友视频或声音诱导转账,中老年群体受害严重;电商平台商家通过AI生成虚假测评视频(如护肤品效果造假)误导消费 。 算法歧视与大数据杀熟 :外卖、打车平台对特定人群(如急病患者、通勤用户)动态调价,甚至伪造充电桩“在线可用”状态欺骗用户。 数据隐私泄露 :人脸识别、智能家居设备非法采集数据,用户信息被用于诈骗或倒卖。 直播电商乱象: 跨境售假与剧本化营销 :通过保税仓发货伪造“正品”假象销售高仿奢侈品;情感主播虚构助农、家庭纠纷等剧情诱导购买劣质商品 。 虚拟主播陷阱 :AI无人直播间循环播放虚假促销信息,消费者收货后发现货不对板 。 二、食品与餐饮行业 预制菜安全隐患:使用过期食材、冷链运输不达标导致微生物污染;篡改生产日期或虚假标注“零添加”“纯天然”标签。 以廉价原料冒充高端肉类(如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鸡骨泥替代火腿肠肉)。 功能性食品违规:减肥软糖、抗衰口服液等添加违禁药物(如西布曲明、雌激素),隐瞒成分危害消费者健康。 饮品行业卫生问题频发,奶茶品牌使用隔夜原料、篡改效期标签,酸奶产品用添加剂替代原料 。 三、金融消费与新型骗局 网贷与虚拟货币陷阱 :通过“担保费”“会员费”变相抬高利率,AI伪造信用资质或暴力催收录音;以“元宇宙理财”“区块链”为幌子的非法集资瞄准中老年群体 。 预付式消费与消费贷绑定,机构跑路后消费者面临“退款难+还贷难”。 四、文旅与住宿 酒店偷拍、甲醛超标,景区餐饮高价宰客,航班延误赔偿纠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