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发最后通牒要求限时降价,中企蔑视回应美加税,白宫彻底破防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全部关税成本,降价幅度高达10%,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早已被压榨到极限,多数企业利润率仅2%-3%,再降价就意味着亏损或降低质量。 这种杀鸡取卵的要求,本质是美国企业将政策成本转嫁给全球供应链的惯性思维。但中国供应商的集体拒绝,打破了沃尔玛长期依赖的低价霸权模式。 数据显示,沃尔玛每年从中国采购超90亿美元商品,占其全球采购的70%,这种深度绑定让其难以单方面施压。 沃尔玛CEO已警告,部分家庭因物价上涨被迫购买小包装商品,若全面执行关税转嫁,沃尔玛可能流失12%-18%的市场份额。 这种“关税-通胀-消费萎缩”的恶性循环,让美国政府陷入两难,继续加税可能加速经济衰退,撤回关税则会被民众和政敌被视为对华“软弱”。 其实中国供应商的底气,源于其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尽管沃尔玛试图推动生产转移至东南亚,但越南60%的布料、柬埔寨75%的制鞋原料仍依赖中国进口。 波士顿咨询测算,若全面绕开中国供应链,美国商品价格将飙升27%-35%。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数字化赋能(如跨境电商平台)提升了中小企业的集体议价能力,而政府反制措施(取消出口退税、RCEP自贸区)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关税的效力。 这种“硬实力+软实力”的组合拳,让中国从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塑造规则。 中国供应商拒绝妥协,标志着全球产业链已从美国主导转向多元共生,白宫所谓的“耻辱”,实则是旧秩序瓦解的必然结果。 未来,供应链韧性、技术创新和市场话语权将决定贸易格局,而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生态和效率优势,正在重构全球经贸的底层逻辑。 沃尔玛的“最后通牒”看似强硬,实则成为新冷战背景下美国经济工具钝化的典型案例,当全球70%的袜子、50%的家具仍由中国制造时,任何试图切割供应链的企图,终将反噬发起者自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