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婴儿笔记:重逢 梁东方 在知道飞机已经落地又等待了很久之后,在身边同样等着接机

 婴儿笔记:重逢 梁东方 在知道飞机已经落地又等待了很久之后,在身边同样等着接机的大妈跟另一个接机者反复说了多少遍她留学归来的儿子的种种细节之后,在与捧着一束冬天的鲜花伫立在远远的位置上的一个接机者翘首以盼的同样情绪里,我终于看到她才坐在行李箱上出现在出口处。 显然,她对在一系列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的这又一个陌生之处遇到我,是完全没有预料的。她愣愣地看了好一会儿好像还是不明白,我甚至能看见她头脑里的链接和运转一直在紧凑地进行的全过程。一直到我推着坐在行李箱上的她走出了大厅,走到停车场,把她抱起来的时候,她才扭头看向我,轻轻地一笑,用戴着红色绒线帽的脑袋拱了拱我的脸。 世界在这一刻融化了,那种叫作重逢的欢欣与惆怅,在她小小的心灵里荡起的涟漪与古往今来人类曾经无数次演绎过的无数个例别无二致,一个身心与古往今来所有健康的人类成员完全一样的小小人儿,正在茁壮成长。 她去了另一个国家,和我骑车带着到郊外河边去游玩的时候穿着一样的衣服,也是一样的表情,眼睛瞪得大大的,不错眼珠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都是新鲜的,都是她要通过不断地观察、不停地看来了解和掌握的。 一岁八个月的娃娃,坐了三个半小时的飞机,抵达了一个海洋中的岛,这在她于本地的生活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反而不会有成年人那么大的心理波动吧。她一如既往地面对外面的世界,不带一点点远道而来的风尘仆仆之感,更不会有要展示到朋友圈里的虚荣。她对眼前的一切都处变不惊,视为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之初的常态。 她对于自己去了另一个国家这件事似乎完全不知道,对于另一种语言的普遍使用状态她应该是有敏锐感知的,在听到周围不一样的语言的时候,她的愣怔里有莫名诧异也更觉着新鲜有趣。 孩子被大人带到哪里就去观察哪里、适应哪里的绝对随遇而安中,会不会有离开了熟悉的地方、离开了家的不适?这种不适是比成年人更强烈还是更稀薄?一切都无从知晓,不过从她回到亲人身边的表现看来,对于环境的熟悉和对于人的熟悉两个因素中,后者显然更重要。多少年以后也许她还会有一些这次出行的片段印象吧。那可能是语言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归来重逢的惊喜。 现在,她回到了熟悉的环境里,一再要从后座向前爬,要仔细看看正在开车的爷爷呢。   出门九天以后,婴儿从距离一点都不比岛国更近的岛省回来。这一回也许是因为尚在白天,她看见了接机的我,立刻就抿嘴一笑,这是认出了我的表示。 到了家门口,指给她看远远地走过来的爸爸,她小小的脸上顿时有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她没有一下扑到爸爸怀里去,而是过了一下才伸出了双手,从我的怀里被接了过去。她在爸爸怀里默默地看着爸爸的脸,看的时间足够长,带着羞涩,带着似乎有点陌生了的不好意思,伸出小手摸了摸爸爸的胳膊。 她在海南二十几度的适宜气温里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出去玩,玩秋千、玩滑梯、挖沙子、踩海水,还去海底世界看了海豚和企鹅,企鹅隔着玻璃摇摇摆摆地向她走过来,比它还高的样子使他害怕地哭了起来…… 不过,听说是每天晚上睡觉都不再哭闹,而是直接睡着。她的语言能力也不再只局限在“爸爸”“妈妈”两个单词,开始向“哥哥”“姐姐”蔓延,据说也会说“爷爷”了,在飞机上还不断地反复喊着这个刚刚学会不久的词呢。可是见了我的面却只是抿嘴一笑,不叫。抱着她走向汽车的时候,她定定地看着我,好像是在很欣慰地确认又和亲人见面了,表情上却是很矜持。这是她特有的情感表露方式,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显得很自然,在以后会说话了的时候应该也不会怎么改变。问她是不是刚刚坐了飞机,她点头说“嗯”。是不是看到了大海,她点头说“嗯”。因为还不会说话,只会用单音节的这个词回答一下,所有要说的话都只能在小小的头脑里继续储存。 这九天里,其实每天都看到她在既遥远也尽在咫尺的手机屏幕里玩。 她打滑梯。手脚并用,很利索地爬上去以后一下也不回头,毫不留恋,立刻去滑了下去。和大人看到的攀登的进步不一样,对她来说打滑梯是主题,爬不是。 她躲在栏杆后面,不管栏杆之间的缝隙有多大,她都会立刻就有了捉迷藏的兴致,只要自己的眼睛被遮住就是在捉迷藏,因为只要自己的眼睛被遮住了她就认为是你也看不到她了。这种儿童思维先就让人乐了起来,而她的欢乐比之于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栏杆缝隙里,从石头后面,从一时遮挡住了她或者你的什么地方突然伸头出来,重新互相看见,她便会爆发出一阵由衷的笑声。那种短暂的分开后的重逢,激起的是不带任何惆怅的单纯欢乐。 每次打秋千都是一个小时起,等终于下来的时候就会走路不稳,晃荡摇摆,自己嘎嘎笑着扑到大人怀里。秋千起落,下降的时候瞬间失重的状态会让婴儿觉着非常好玩;秋千起伏跌宕,不断变化看世界的视角,让她自己带了风,让她觉着自己是在飞。 现在,她在奔驰的汽车里很快就睡着了。婴儿经历远行和归来、分离和重逢,于她而言,正是有助于人生丰富性的健康情感训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