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掏出核武威胁俄罗斯,梅德韦杰夫的反击,伤害不大侮辱极强 来源:维观纵横 这次直接不演了,马克龙一改往日温和论调,向欧洲和世界抛出一颗深水炸弹! 当地时间3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之前其秉持的“欧洲战略自主”论调颇为温和,这次讲话却高调宣称“俄罗斯已成为法国和欧洲的威胁”,并抛出震撼性提议——启动战略讨论,用法国的核武器为整个欧盟提供“核保护伞”。 马克龙在他40分钟的讲话中反复说了两个问题,“俄罗斯威胁论”与“欧洲核自主”。他直接说俄方的侵略已经不受限制了,它对法国和欧洲构成了巨大威胁。” 可以说马克龙说的话非常硬气,堪称历史上欧洲颇具挑衅性的核宣言,不过立即得到克里姆林宫戏谑且颇具玩味的回应。 克里姆林宫的梅德韦杰夫则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的三连击,精准刺中马克龙的政治软肋。 他早年就以犀利言论著称为"普京喉舌",先是轻蔑地将马克龙说成是"即将消失的政治幽灵",他最迟在2027年5月14日,将永远'消失',并且人们不会想念他"。 要知道这句话的背景是马克龙的任期将在2027年结束,他的政治生涯进入了倒计时。 另外指责马克龙的讲话就是在明晃晃的挑衅,说明法国“更想打架而非和平”。他还援引拿破仑1812年侵俄失败的历史,警告某些人试图回到拿破仑时代,却忘了历史的结局”。 最后还故意把马克龙(Macron)的名字写成“Micron”(微米)不仅嘲讽他的个子矮还暗指他在位期间无所作为,简直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不过调侃归调侃,俄方的底气来源于强硬的军事实力,他直接亮出了核威慑领域的硬实力对比,"当法国还在用幻影2000练习投掷战术核弹时,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已列装300枚可穿透任何反导系统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俄方说你这就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收拾收拾回家去吧。 这场隔空骂战的戏剧性,已经远远超过外交话语的范畴,在马克龙在斯特拉斯堡议会上大谈“我命由我不由美俄”时,克里姆林宫同步披露的军售数据更具杀伤力。 仅在2023年,法国对俄军售额同比暴涨240%,涵盖幻影2000战斗机升级套件、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零部件等敏感装备。 这种"核威胁与军火贸易齐飞"的魔幻现实,让欧洲战略自主进程成为了一个冷笑话。 更有趣的是,法国宣称或将向俄罗斯新派一名驻俄大使。 对此发言人扎哈罗娃在外网频道发出犀利质问:那位肩负和平使命的来俄大使,此刻是否已在打包行李准备逃离莫斯科呢? 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结果做了什么。马克龙抛出要把欧洲军费占比3-3.5%的目标看似雄心勃勃,实则放了一个哑炮。 法国年度防务预算仅300亿欧元,要达到GDP3%需新增600亿资金,这笔天文数字的军费很可能通过变相增加欧盟成员国摊派实现,欧盟成员国内部分歧犹在,谁也不想多摊事。 而俄财政部数据显示其2024年军事预算突破GDP的40%(约15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防务支出总和,而法国同期国防预算仅占GDP的1.9%。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将败的孤舟犹有钉,俄方的国家体量还是要更大一些。 在这场核威慑的牌局中,双方发布的时机很耐人寻味,马克龙前脚刚送走来访的泽连斯基,后脚就向俄罗斯亮剑。 法国试图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仲裁者,但克里姆林宫抓住马克龙任期倒计时阶段发起反击,正是看准其“跛脚鸭”状态——法国极右翼领袖勒庞已公开反对核共享,马克龙在议会也缺乏多数支持。 1812年拿破仑折戟莫斯科的教训犹在耳边,而今日欧洲的“新拿破仑”似乎仍未参透权力游戏的终极法则——真正的威慑从不在于武器的数量,而在于战略定力与利益平衡的艺术。 普京明确宣称,俄方无意攻击北约国家,西方大肆炒作的“俄罗斯威胁”不过是为转移其国内矛盾之举。马克龙看似高调示强,实则是在进行一场争夺欧洲事务话语权的政治表演。 同时英国对此表示欧洲没了美国的保护,而法国想要提供同等的军事力量恐怕很难,总之在外界看来马克龙的核震慑也好核保护也罢,只是雷电大雨点小而已。 当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远,就会发现这场马克龙与梅德韦杰夫的隔空交锋,其实是新世纪地缘政治变局的缩影。 当核战阴影再度笼罩时,无论是马克龙的“俄威胁”也好,还是俄方的“拿破仑警告”,都在提醒世界——傲慢与误判,可能会让人类重蹈覆辙。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