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淮海战役打响后,蒋介石深深感到,自己在大陆的日子不会太长了,他开始为跑路作准备。

淮海战役打响后,蒋介石深深感到,自己在大陆的日子不会太长了,他开始为跑路作准备。当然,他最惦记的是国库里的黄金,有这个东西,将来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爆发,这场持续65天的战役成为了国民党军事实力的致命打击。国民党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55万精锐部队,一下子失去了华东、华中的军事控制权。 战争的失利让国民党高层们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败局,于是一场秘密的准备工作在上海悄然展开。上海作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储存着国民政府的大量黄金储备。 蒋介石深知,要想在台湾站稳脚跟,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的。从1948年12月开始,他陆续召集了一批亲信和心腹,组建了一个秘密的转运团队。 这支团队的核心成员大多是中央银行的高层,他们被赋予了最高权限,可以调动所有与黄金储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转运工作被列为最高机密,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严格保密。 根据美联社在1949年3月25日的报道,当时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储备总额达到2.75亿美元。这笔储备中,约三分之二属于上海的储户,其余则是政府和机构的存款。 为了不引起社会恐慌,黄金转运工作被伪装成正常的银行业务调配。中央银行在上海的金库每天都有运输车辆进出。 同时,蒋介石开始在海外的银行中布局,将部分外汇储备转移到国外账户。这些海外账户后来成为了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初期的重要经济支柱。 转运计划的第一步是评估和统计。中央银行的工作人员开始对金库中的黄金进行清点,将黄金按照不同的纯度和重量分类,准备分批转运。 每一批黄金的转运都要经过严密的计划,包括运输路线、护卫力量、接应人员等都要反复确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失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蒋介石甚至在军队中挑选了一批特别精锐的部队,专门负责护送黄金的转运。这支部队的指挥官直接向蒋介石汇报,不受其他军事系统的干扰。 与此同时,为了掩人耳目,中央银行依然保持着日常的营业,工作人员们看似在进行着普通的银行业务。 到了1949年1月,随着解放军的步步逼近,黄金转运的行动开始加速。蒋介石连续写了五封密信给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详细部署了黄金转运的具体事宜。 这些密信中,蒋介石用工整的字体写下了具体的调配方案,其中明确指示要在当地留下部分黄金和银元,其余全部运往台湾。这些密信后来成为了记录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 为了确保转运的安全,蒋介石选择了海军的军舰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军舰不仅有足够的载重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充足的武装力量可以保护这些贵重物品。 每一艘执行转运任务的军舰都配备了最精锐的水手和士兵,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和培训。这些军舰的航线也经过精心设计,避开了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 1月20日,国民党海军的几艘军舰同时停靠在上海外滩。 这些军舰在一天之内,完成了90万两黄金、3000万枚银元和7000万美元的装载工作。为了不引起注意,装载工作分别在不同的码头同时进行。 中央银行的工作人员开始紧锣密鼓地整理各类档案文件。这些档案不仅记录着日常的银行业务,更重要的是记录着这场黄金转运的详细过程。 工作人员将这些档案分类整理,最终装满了1317个档案箱。这些箱子中包含了大量的机密文件,其中就有关于黄金转运的详细记录。 中央银行特别挑选了5名最可靠的工作人员,负责护送这批档案前往台湾。 在档案整理的同时,中央银行的金库也在进行最后的清理工作。工作人员们将剩余的黄金和现金打包,准备装上最后几艘离开上海的船只。 一些有权有势的人通过各种关系,想要搭上这些运送黄金的军舰。然而,由于任务的特殊性,这些军舰基本上都拒绝携带与任务无关的人员。 中央银行的大楼内,工作人员们开始销毁一些不便带走的文件。烧毁文件的烟雾从窗户飘出,引起了外面路人的注意。 这场转运行动虽然在紧张中进行,但还是保持着相当的秩序。每一批黄金和文件的转运都有详细的清单和交接手续。 随着最后一批黄金装上军舰,这些载着国民政府金融命脉的军舰,陆续驶向台湾方向。 1949年1月27日,一艘名为太平轮的客轮从上海外滩起航,这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这艘船除了载有大量乘客,还装载着中央银行最后一批重要的档案文件。 太平轮的货舱中装载了600吨钢条、100多吨的印刷设备和白报纸。最重要的是那1317箱中央银行的档案文件,其中包含了此前黄金转运的全部记录。 当天晚上23时45分,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太平轮与一艘名为建元轮的货船相撞。建元轮装载着2700吨煤矿和木材,这次撞击成为了一场灾难性事故。 这场海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船上近1000名乘客中,大多数都没能生还。随同档案一起的5名中央银行工作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多方统计,最终成功运抵台湾的资产大约有300万两黄金和2亿美元的外汇。这些数字并不包括大量的机械设备、海外资产、人才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