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保定笔记:法院街和直隶审判厅 梁东方 以前知道有法院街,准确说是法院东街,但从未

保定笔记:法院街和直隶审判厅 梁东方 以前知道有法院街,准确说是法院东街,但从未细想过法院到底是哪个法院。已经沿街停了一溜车的法院东街上再想向前行车,一定要非常小心,对面来个骑车的互相交错都已经很困难。街口上的某银行门前的保安对试图驶入其管辖范围的非本单位车辆怒目而视,让人知难而退,绕到达五道庙街上才顺利到了审判厅门口,还幸运地有一个空车位。 这个达五道庙街名字奇特,据说其实是大五道庙街,叫白了,成了达五道庙街。以前保定老城里的五道庙很多,多到在全国也数一数二的程度。现在的双彩街就是双彩五道庙街,说明那里有一座双彩的五道庙。五道庙一般都建立在重要的街口上,其功用是报告上天逝者消息,也有的是祈财运,还有的是还愿。有一届直隶总督,没有发达的时候曾经在保定被一家蜡铺老板搭救,功成名就之后下令在保定广修五道庙报恩。 现在直隶审判厅博物馆里就有当年的保定旧城立体模型图,五道庙之类的建筑其实是不怎么能够得上的被一一列举的规格要求的,只这现在看起来还建筑风格鲜明、在当时也一定堪称雄伟的审判厅旧址,其实也只是一系列相关的现代法律设置的一部分而已。西北位置的城墙之内,由北向南依次是审判厅、监狱、监察厅,其规模格式一如率先引进了西方现代法律制度的日本。这在现代法治史上一定是重要的建筑实物,所以楼上楼下几十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满满的用了声光电和蜡像展板结合的方式对相应的法律建设实务做了有根有据的展示。其间的法律工作者形象,从清末顶戴花翎、脑后有辫子、胸前有补子的官员装束到民国国际化的制服打扮,显示着这座开全国风气之先的审判厅短暂而重要的历史。其使用结束的标志是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案的宣判与执行,这也是现在这座审判厅最为通俗易懂的传播话语。事情过了七十三年,作为重大社会性事件其对现实人心的影响依旧巨大。所以在保定众多的古迹之中,其实距离步行街化了的西大街不远的这一处“偏僻”景点,虽然说不上游人如织,也总是络绎不绝的。 门卫要求每个人刷一下身份证,没带身份证的则要写下姓名和身份证号,至于岁数很大的人,就很人性化地免于这一切要求了。我们领着父亲走进来,走到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七十多年却从来没有来过的地方走走看看,也算是和我们一起对“法院街”“刘青山张子善审判处”的一次释惑。从楼前广场和广场上的大银杏树开始,每一展板、每一段文字他都仔细端详研读,我们教他用微信扫码之后就可以坐下在手机上看了,也算是一种于他而言的现代性的新鲜尝试。 每个人的生活,即使是长期的本地生活也都是有局限的,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很难一一走到。只有同时作为生活的观察者、旅行者,将哪怕是本地生活的建筑街市作为可以置身其外的景点的疏离状态下,才会有更多的所得。这是哪怕偶尔让自己以外人的眼光来看周边世界的时候的新鲜和有趣,开阔和丰富。 在本地游览直隶审判厅这样的博物馆,看建筑、看内容之外,还尽可以坐在长椅上获得一份在城市生活的其他位置上很难获得的宁静。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商贸买卖之外,这样一处暂时放下一切的宁静之地,是古代城垣建筑之下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功能。周围有城墙四合,内部有庭院相围,在不是家里的公共场合,设想一下能有此享受的既往历史中人物的作息,代入感也就油然而生矣。 直隶审判厅的楼上楼下、天井四合院格局中一个挨着一个的展室所展示的是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现代法律制度从无到有,从完全的人治到至少是形式上的法制的变化。所举的案例,即如田产和债务之类的民事纠纷等,是靠着并非很专业的官员自身判断很难厘清的现实问题,交由专业的法律工作者来按照程序审理,对整个社会来说肯定都是最公平的解决之道。中国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性的进步,这里是很关键的一步。这貌似和不打官司的人、非法律从业者没有直接关系,却是每个人生存环境中的合理性与保障性的一种基础存在。今天每个人也许未必都能有切身的直接感觉却总归能在需要的时候注定出现的法治环境,正是得益于这样一座已经成为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存在。 离开直隶审判厅博物馆的时候没有再走达五道庙街,直接从法院东街向北,小心地顺着狭窄的通道成功地走了出去。突然才意识到,其实这也是博物馆气氛的组成部分,是步行时代的建筑格局、城垣模样的题内之意。从这个角度上说,将道路拓宽就会在相当程度上破坏掉建筑的原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