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是我每年都能拿出来看一遍的电影,念念不忘,后味无穷。
王家卫拍片的速度很慢,慢有慢的好处,可以用很多时间打磨故事,推敲细节,让每一个人物都有来历,有动机,有韵致。比如《一代宗师》,第一遍看容易一头雾水,觉得人与人,段落与段落之间跳跃好大,互相都不怎么挨着,不知道讲了个啥。但是多看几遍,把后来重剪的国际版也一并看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就一清二楚了,里面的人物也越来越有厚度。
我最近喜欢念叨的是《一代宗师》第一段大戏,金楼比武这一折。按章节来分,《一代宗师》电影130分钟,大致是三段剧情:金楼比武;宫二复仇;香港重逢。宫二复仇是剧情高点,香港重逢是故事余味,金楼比武则是梦的开始。
因为金楼比武,不仅是叶问和宫二的首次高光登场,还藏着一个逝去的武林,绽放出最后的辉光,宛如一个金色的梦。
——————
金楼位于佛山,是两广著名的销金窟,也是一片英雄地。武林领袖宫宝森从东北南下,在金楼办一场退隐仪式,他把自己的武林声望一分为二,在北方,他将衣钵传给了徒弟马三,在佛山,他请两广武林挑一个南方高手出来,跟他过招,赢了他,就可以继承他在南方的领袖地位。
消息一出,两广沸腾。因为这不仅是选一个南拳领袖的事,还涉及南北拳之间微妙的对抗关系。
宫宝森是公认的武林领袖,他说自己一生,做成了三件事,第一件,合并了形意拳和八卦掌;第二件,在北方统和十几个门派,组建中华武术会;第三件,促成北拳南下。
功夫,讲起来很简单,不过是一横一竖,倒下的闭嘴,能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武林中人,讲究的是拳底见真章,宫宝森当着两广武林人士的面,轻描淡写说促成了北拳南下,可以想见当年他来南方击败了多少高手,压服南拳,才得以促成这桩大事。
他说这是一生三件功绩之一,反过来,对南方武术而言,这是耻辱。
如今,他又在佛山设席,约一位南方拳手比试,作为退隐前最后一战。宫宝森想把从南方武林拿走的声望还回去,因为他未竟之愿,是想促成南拳北传。这个心愿,他只能在退隐后去促成,因为他内心的骄傲,一点不比女儿宫二少:宫家没有败绩,只要我宫某在位,南拳就压不过北拳。
但他愿意给两广武林一个机会,给南方拳手一个踩着自己出头的机会,只要对手能赢下他。
在女儿宫二眼里,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因为宫家没有败绩。
在北方武林的老伙计们眼里,这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因为宫宝森的武林地位太高了,面对一个后辈挑战者,无论输赢对他都不利。他是北方武林的招牌,他的招牌有损,北拳会跟着一起没面子。
在南方武林眼里,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准备退隐的武林神话,居然愿意给南拳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问题只有一个,谁能击败宫宝森?
在国际版里,宫保森看了叶问雨中打架的身手,认可了这个人,特意点名了叶问。
两广武林同仁于是聚到叶问家,代表们一致表示,精武会决定了,由你来出战宫宝森。叶问说,我也不是谦虚,但我真的行吗?
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叶问的优点是年轻,年方40,武术、体魄、精力都在巅峰,但叶问的缺点也是年轻,他的对手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宫宝森,一生比武经验丰富,叶问那点道行,是不是浅了点?
比武的日子到了,宫宝森坐上金楼,叶问站在金楼外,抬头向上看,他当然看不到楼里的宫宝森,但他能看到一座高山。
他想见识下这座高山。
——————
叶问没有想到,见宫宝森之前,金楼先为他设下了三关。
这段剧情我十分喜欢,它代表了一个逝去的武林,里面有风骨,有骄傲,有人情,有规矩,是江湖中人历代传承积淀出的武林精神,比金楼更发光。
金楼是风月场所,也是藏龙卧虎之地。南方武林希望叶问能赢,也担心叶问赢不了,他们把两难的心态,都表现在为叶问设下的三场比试里。
宫宝森打遍天下的是两门功夫,形意拳和八卦掌。金楼安排出战叶问的三位高手,全是为此而选。
第一位三姐,八卦掌高手,比试之前,三姐先向叶问讲解八卦掌要义,然后一轮凌厉抢攻,叶问一一化解,从容之极。
三姐一笑一抱拳,最后提点一句,八卦手黑,叶先生要留心。
第二位账房老先生,形意拳高手,同样先一番演示,为叶问讲解形意拳要义,然后两人交手,叶问使出绝招,账房老先生败得很开心。
他最后提点一句,叶先生,形意霸道,当心。
第三位出场的勇哥,不讲门派招式,打的全是杂家,勇哥说,怎么打不重要,能赢才重要。
叶问击败勇哥后,勇哥坐在凳子上,擦着汗提点叶问:拳怕少壮,你放开抡,一定要赢。
叶问过了三关,金楼众人一起为他祝贺,放他上楼。
这三场比试,毫无疑问是南方武林为叶问打造的通关攻略,从技术上,帮他分解宫宝森的两门绝技,从战斗策略上,提醒他对方年龄大了,不要拘泥招式,放开来打。
如果叶问没有通过三关,输了一招半式呢?那他也不必上楼比武了,南方武林不想再丢一次人。
——————
三关过完,气氛烘托到位,叶问站到宫宝森面前,二人如山岳对峙,一场将会流传千古的比武一触即发。
但宫宝森忽然说,咱们文斗,不武斗。
在叶问过三关之前,宫宝森也有一番经历,他见到了大师兄李存义,当年为了让宫宝森当好面子,大师兄杀人跑路,隐姓埋名做了半辈子里子。大师兄劝他,你辛苦得来的名声不容易,跟后辈比武做什么,早点回去吧。
宫宝森解释说,他不是为了赢,他这辈子已经赢得够多了,他是想推一个新人出来,替他完成南拳北传的心愿。
但大师兄的提点也产生了影响,宫宝森改了主意,不比武,比见识。
电影到这里又是一层波折,如果叶问打完三场,跟宫宝森再打一场,最后他跟宫二的金楼对决,从声势上会被削弱。在一座楼里打的次数太多了,观众看的疲劳,故事也显得单调。
选择文斗比想法,则让金楼比武这一段招式不断,新意叠出,还能表现宫宝森与叶问的心胸与视野,他们是一代宗师,一定要观念通达,而不是单纯好勇斗狠。
就像李连杰的黄飞鸿,如果只会用佛山无影脚打人,会少很多魅力,但能奉劝李鸿章要广开民智,智武合一,这个形象就立起来了,有了宗师风范。
所谓宗师,技术过硬,观念通达。
叶问掰开了宫宝森手里的饼,从招式层面已经赢了。但他说宫宝森把这块饼看做是一个武林,而他却看做是一个世界。拳若能传,又何止南北。
作为观众,我们拥有上帝视角,知道叶问后来将咏春传遍全球,是地地道道的一代宗师,于是听叶问讲这番话,感受更深。
输掉的宫宝森,干脆利落的走人,作为上一辈人,他已经彻底完成使命,将希望之灯传给了叶问,他把自己的名声送给叶问,希望叶问薪火相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金楼里与叶问比试过的三姐、账房老先生、勇哥,以及紧绷一根弦的两广武林人物,一下欢呼起来,热力燃遍金楼。
——————
大家都以为这是武林神话新的开始,未来一片希望。
叶问大概也会这么想。他四十岁,刚刚站到武林的巅峰。
但这却是传统武林最后的余晖,是金楼奏起的挽歌,不久之后,日寇侵略,佛山沦陷,中国大地遍地烽火,此刻在金楼相聚的武林人士,死的死,散的散,再也不曾聚首。
时代大河一决而下,历史沿着新的轨道前进,再也不曾回头,不会为一群失意的武林人物,补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时代,停在了金楼。
等叶问与宫二再次相逢,已经身在逼仄的孤岛香港。在一条街面上,当年的南北武林人物开了许多武馆,拳法可以继续教授,人身上的精气神,却再也回不去了。
病入膏肓的宫二,对叶问说,她要回家,回到她人生最好的时光里去。
那段时光里有金楼,有英姿勃发的叶问,有长者之风的父亲,有一整个逝去的武林。
宫二跟着父亲宫宝森踏上金楼,她问父亲为什么带亲闺女逛堂子。
宫宝森说,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没了。
《一代宗师》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它在金楼比武这一章里,描画了传统武林的风采,又在后面的叙事里,用橡皮擦一点点把它擦掉,留下白茫茫一片。
金楼真的很美,那个逝去的武林也很动人,但一切都不复存在。
幸好还有电影,还有《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