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霹雳15的主动雷达锁定印度苏-30MKI时,莫迪政府才惊觉中国军工的致命馈赠。这款配备双脉冲发动机的第四代空空导弹,其自用型200公里射程足以穿透印度现役EL/M-2075预警机防御圈。更令印军脊背发凉的是,巴方在接收导弹72小时内就完成作战部署,这种闪电般的战术响应速度,彻底打破了南亚地区"装备需三年形成战斗力"的传统认知。
中国军工的布局远比表面更精妙。埃及媒体曝光歼-10CE配霹雳15E进驻西奈半岛,实则构成对印太战略的东西牵制。当新德里为应对巴方威胁抽调西部空军力量时,其在安达曼群岛针对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存在必然出现真空。这种"一弹双链"的地缘棋局,让印度陷入两线防御的被动局面——毕竟谁也不敢赌,那些标注"出口型"的导弹是否真如宣传所言阉割了性能。
核威慑平衡下的军事博弈更显凶险。印度国防部4月26日紧急启动"烈火-V"导弹战备值班,试图用洲际打击能力对冲战术劣势。但霹雳15带来的根本性变革在于,它使常规战争的天平急剧倾斜——当巴方能用非核手段摧毁印军80%的空中指挥节点,核按钮反而成了难以启用的摆设。这种"温水煮蛙"式的技术碾压,比直白的核威胁更具战略威慑力。
冰川融水每秒400立方米的轰鸣声中,喜马拉雅山两侧的雷达屏幕正闪烁死亡绿光。那些装载霹雳15的巴军战机,每一次爬升都牵扯着大国博弈的敏感神经。当中国军工的智慧结晶成为撬动地缘格局的支点,南亚火药桶的倒计时或许早已开始——只不过这次,引信燃烧的速度快得超乎所有人想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