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梁东方 一岁七个月了,突然就知道拍拍沙发上的一个位置,安排我坐下了。安排坐下看她

梁东方 一岁七个月了,突然就知道拍拍沙发上的一个位置,安排我坐下了。安排坐下看她表演上下滑梯,将熊猫玩偶和一支笔都先从滑梯上滑下去,然后自己再滑下去。 突然就可以坐在地垫上很长时间专心致志地玩拼插玩具了,以前从来都很难对准的孔,在准确率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一次次获得了成功,很快手里的宝塔就越插越高了。她低着头用了全部身心的力量的拼插就更带劲儿了。 她穿着尿不湿,戴着绒线小帽,坐在一片玩具之间,认真而专注,完全不及其余,自己也像个玩具。不知道、知道了也不在乎大人的围观,自己之外的世界是完全不存在的。 骑车带着婴儿,婴儿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小座里,戴着红色的绒线帽和红色的棉手套。即使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还是能坐到窄小的座位里,坐到俯身骑车的我的怀中。 她高兴了会向后使劲靠,一下一下撞击我的怀,引起我的笑,她就笑得更响。她会自己为自己欢呼,双手在空中互相找着拍击,这是大人为她欢呼的动作,很自然地就成了她模仿来为自己欢呼的榜样。她这么做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自然而然,不掩饰也不过分得意,只是表达自己的兴奋而已。婴儿是纯粹的人,真是纯粹的人。 有人骑电动车超过我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说一声:小娃娃。 有坐在电动车后椅架上的女孩就会扭头看着她,非常自然地一笑。 有扫地的大娘会说:没太阳了,冷了,回去吧。 有钓鱼的人会说:这么冷出来,娃娃冷不冷啊? 对于这些关怀,她自然是一律沉默,她还不会说话。 在热闹的公园里,一进门的旗帜雕塑广场上,都是成双成对地跳交谊舞的中老年男女。婴儿们都站在这个雕塑的台子上,呆呆地望着跳舞的人,偶尔也会收回目光互相看着别的小朋友都是什么状态,老人们熟谙人世的翩翩起舞和婴幼儿们呆呆凝望的不明就里之间,居然显得很有一致感。世界就是由这样初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想本该如此的事情组成的。 专门来汇合的我走过去,很夸张地挥舞着双手做出逗孩子的姿势来,她完全视而不见,后来干脆就开始用手推挡。一直到认出我来之前都是一种明确拒绝的表情。一旦认出了,才终于释然地伸出双臂……她对陌生人哪怕是善意的招呼也是充满了警觉乃至拒斥的。没有表情或者一味凝望,已经是对陌生人最好的表现了。 不会说话,但能识别。识别能力是天生的,对陌生人的抵触是一种自我保护,在一切哺乳动物都是一种本能。 不会说话不代表没有表达,表达方式有表情也有语言,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声音语言仅限于“嗯”“啊”,表达不同情态完全靠其间轻重缓解的差别,语音表情加上眼神动作,分明是在说一句话,一句没有字词的含混的话。仔细辨别,其中的音节起伏韵致已经完全是汉语的格式。母语像是生长在婴儿面庞上的光辉,呼之欲出,很快就将照耀到她注定将由此开启的人生美好旅程中了。 很多词她都很清楚是指的什么,甚至很复杂的句子她也明白意指,就是自己还不会说而已。这是母语在一个小小的人儿身体里成长着的自然表现,在生活现场里的母语学习一定是这样:先听懂,再说。在说出来的那一瞬间里,意思就是明白的。 这和学外语的顺序正好相反,学了很多词,也会说很多词,连在一起,尤其是连在一起被别人说出来,学习者往往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她除了“嗯”“啊”之外,还会说“爸爸”“妈妈”。很多时候都不是真的在叫爸爸妈妈,而是用爸爸妈妈这两个仅有的词在表达其他的意思。着急了会喊爸爸妈妈,高兴了会喊爸爸妈妈,也会无意识地喊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一切语言训练的开始,发音位置和口腔肌肉用力方式都在这样一次次的喊中在逐步加强。从最初喊得含糊,到现在喊得清晰,她越来越接近会说话的那个时刻了。 她肯定是一天一天地越来越有了说话的需要了,因为经常要用一个单音节的“嗯”来表示日渐复杂的意思,不得不加上很多动作,抬起胳膊来用手指出,指前面不行就指后面,转着圈地指;然后跺着脚表示紧急,看你没有懂的时候就不断重复一个动作,目光执着急迫。如果你终于懂了,她就会有如愿以偿的快乐,情不自禁地蹦跳起来;如果你一直不懂的话,她最后很可能就会哭闹起来…… 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即使是仿佛天生就会的母语学习的道路上,也一定充满了攀登般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