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肺痿: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而犯上。
故肺痿者,肺气委而不振也。
才见久咳上气,先须防此证。
肺痿者,其积渐已非一日,其寒热不止一端,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
盖肺金之生水,精华四布者,全借胃土津液之富。
上供罔缺,但胃中津液暗伤之窦最多。
医者粗率,不知爱护,或腠理素疏,无故而大发其汗。
或中气素馁,频吐以倒倾其囊。
或瘅成消中,饮水而渴不解,泉竭自中,或肠枯便秘,强利以求其快,漏卮难继。
只此上供之津液,坐耗歧途。
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声以渐不扬,胸中脂膜日干,咳痰难于上出,行动数武,气即喘鸣,冲击连声,痰始一应。
治法;
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
肺痿属在无形之气,气伤宜徐理。
肺痿为虚,误以肺痈治之,是为虚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