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会议火药味十足的交锋中,德国国防部长严厉抨击美国副总统万斯:“您,一个曾经的兵役逃避者,有何颜面在反法西斯英雄面前高谈阔论?您的声音,在这片荣耀与牺牲交织的土地上,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万斯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德国与俄罗斯的历史纠葛固然复杂,但你们更应首先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别再拿双重标准当遮羞布!从二战的阴霾到近期与极右翼势力的暧昧不清,你们的每一步都让人质疑,有何资格站在道德高地指责美国?”
他进一步加码:“《布达佩斯备忘录》上的墨迹未干,是你们亲手签下的承诺,而今,却是我们在维护这份协议的尊严。至于乌克兰,你们的所谓援助,不过是将乌克兰的资源作为偿债的工具,这样的‘帮助’,我们不敢恭维,更不屑接受!”
乌克兰的声音在会场内回响,带着愤怒与无奈:“美国,你们用我们的矿产填补自己的债务黑洞,却期望我们感恩戴德?这种自私自利的行径,只会让我们更加疏远!”
欧洲各国在会议上的举动更是火上浇油,英国超越美国成为乌克兰的最大援助国,波兰私下购买坦克,德国则誓言不眠不休生产炮弹。而会议上的发言,更是毫不留情地揭开了美国历史的伤疤——越南战争的挫败,被用作讽刺其缺乏持久战斗意志的利器。
慕尼黑会议缺少了昔日的“三杰”,却见证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刻转变,特朗普时代的某些“舔共卖国”之举,在新一届政府的铁腕下被彻底翻页,但国际舞台上的斗争与博弈,却从未停歇,反而因这些尖锐的言辞与行动,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