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语出惊人!他说:“我们再度出现了如孙中山当年所说的‘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这样一个局面。普遍的信任危机,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不管是少数成功者还是多数弱势群体,没有一个社会阶层有生命幸福感......”字字诛心,振聋发聩!
伟大的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别看中国有四万万人,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为何孙先生会发出此种言论?鸦片战争爆发时,有很多中国百姓麻木地看着中国士兵被砍头;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还有人“热烈欢迎”......
不可否认,在中国肯定存在热血人士,但很多老百姓的麻木也是事实。庆幸,在1919年的5月4日,一场五四运动让大家从麻木之中苏醒过来,也让中国逐渐“站立”起来,成为了现如今发展强盛的国家。
按理来说,现在的中国不会再是“一盘散沙”,但在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看来,现如今的中国人,依然再次出现了“一盘散沙”的情况,而且,现在的社会中,还弥漫着一种“人人重功利而轻道义”的现象。
至于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王教授也总结出来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幸福感。
怎样的生活才能被算做“幸福”?是赚取更多的金钱,还是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梦想生活?但好像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问题。成功人士之间的尔虞我诈,很多人也会感到厌烦,但始终还在“坚持”;普通人的向上拼搏,充满了艰难险阻,好像的确没有什么能够让人产生“幸福感”。
尤其在现目前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同样也会让人感到十分辛苦,处于中层的人:想让上层的人下来,让下层的人挤不上去。这并不是只存在影视剧中,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会存在。
至于王教授提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社会秩序理性的缺失。这番“理性”更多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之中。好像大家对于彼此的信任在逐渐下降,甚至缺失。
2014年的一个小品《扶不扶》引起了大家广泛注意。视频中的郝建,因为扶了一位老太太,最后却被污蔑为“肇事者”、一句“你说的,都是我的词”,直到现在,也依然被观众记在心中。也许《扶不扶》是艺术作品,但哪个艺术作品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呢?
也就不难怪王教授会说出“社会秩序理性的缺失”。也许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的信任感中,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看待网络事件中、在处理情侣问题上,好像“社会秩序理性”都一定程度上缺失了。
王德峰认为,一个民族要立足世界,不是靠金钱堆积,而是要有坚实的“民族精神”。王德峰痛心疾首,他说:“这个社会最大的危机是: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无底线,无忌讳,真的比什么疾病都可怕。”
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更应重拾哲学的智慧,重塑道德的基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