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轮胎2024年财报与2025年一季度财报的披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轮胎行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生存现状。
2024年玲珑轮胎实现营收220.58亿元(+9.4%),净利润17.52亿元(+26%);
更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一季度营收56.97亿元(+12.9%)的同时,净利润同比骤降22.8%。
这一矛盾数据背后,是轮胎行业集体面临的困境: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双反制裁、产能过剩的三重挤压。
在行业寒冬中,玲珑轮胎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势头。2024年,随着塞尔维亚工厂投产放量,玲珑轮胎海外营收增长14%,毛利率近30%。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玲珑轮胎独特的资本-扩张双轮驱动模式。
资本与扩张
玲珑轮胎的“双螺旋”驱动模式
在2025年,巴西建厂与香港上市则是玲珑轮胎“资本-扩张双轮驱动模式”的两大关键举措。这两步棋,暗藏着玲珑轮胎全球化突围的底层逻辑。
巴西建厂:突破贸易壁垒,深耕拉美市场
玲珑轮胎计划投资11.9亿美元(约87.1亿元人民币)在巴西巴拉纳州蓬塔格罗萨投建海外工厂(年产1470万套轮胎+6000吨再生胶)。
其中:PCR(半钢子午胎)1,200 万套、TBR(全钢子午胎)240万套、工程胎 20 万套、翻新轮胎 10 万套;液体再生胶 6,000 吨。以满足巴西及拉美市场对轻型和重型汽车的轮胎需求。
同时,玲珑轮胎与拉美主要轮胎出口和分销经销商SUNSET S.A. COMERCIAL INDUSTRIAL Y DESERVICIOS 合作建厂,为之后在拉美市场的分销建立基础。
巴西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汽车市场潜力巨大,菲亚特、通用、大众、比亚迪、北汽福田、奇瑞等知名车企在巴西建厂,玲珑轮胎通过巴西建厂,一方面可以进入这些车企的配套市场,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巴西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关税协定,辐射整个拉美替换市场。
巴西工厂的建成,将为其打开拉美市场缺口,形成“东南亚-欧洲-拉美”的三角海外布局,这种“近岸生产”布局的优势,使其在关税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
并且,伴随着玲珑轮胎的“7+5”战略布局(国内7个工厂,海外5个工厂)逐渐落地,更是彰显了其全球化的雄心壮志。

香港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形象
玲珑轮胎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从A股定增到港股IPO,玲珑轮胎将每个资本工具都玩到了极致。
其香港上市计划更是暗藏玄机:玲珑拟发行H股并聘请普华永道审计,目标直指“国际资本弹药库”——香港。
港股上市不仅可引入高盛、贝莱德等国际资本,更可借助离岸融资支持海外扩张。
并且,H股上市有利于提升玲珑轮胎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这对于未来玲珑轮胎竞标宝马、奔驰等国际车企配套项目,是重要的信用背书,为公司的全球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玲珑轮胎的资本与扩张策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一方面,通过香港上市等资本运作手段,玲珑轮胎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支持公司的全球扩张;
另一方面,通过巴西建厂等全球化布局,玲珑轮胎可以提升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进而反哺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行业深思:玲珑模式能否成为破局钥匙?
玲珑轮胎的资本炼金术与全球化扩张协作,堪称教科书级别案例。
H股上市若成功,玲珑轮胎将拥有A+H双融资平台,这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资本运作范本。
然而,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又是否能够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从资本层面来看,玲珑轮胎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然而,并非所有轮胎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对于中小轮胎企业而言,盲目模仿玲珑轮胎的资本游戏,可能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从扩张层面来看,玲珑轮胎的全球化布局确实为其带来了显著的市场优势。
然而,全球化扩张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工会势力、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都可能成为企业海外扩张的绊脚石。
这非常考验着玲珑轮胎管理层的资本运作智慧和海外工厂管理经验,但这也是以玲珑轮胎为首的国产轮胎朝全球轮胎巨头前进不可不迈出的关键一步。
写在最后
玲珑轮胎的全球化狂飙,本质是一场“用资本换时间”的豪赌。当国内轮胎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时,其巴西建厂与香港上市的组合拳,试图在贸易战的变局中杀出血路。
当巴西工厂的挖掘机轰鸣作响,当香港交易所的铜锣即将敲响,轮胎行业需要警惕的或许不是玲珑的雄心,而是自己是否已准备好在下一轮产业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密码。
毕竟,在资本与扩张的狂欢背后,永远站着那个最冷酷的裁判:市场规律。
而那些在狂奔中仍能保持清醒,在扩张中不忘修炼内功的企业,或许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