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儿时去外婆家的路! 今天年初去外婆家。一路上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车子缓缓驶向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记得上次去还是舅舅走的那一年,大马路还是烂泥巴路,一晃眼竟已过去这么多年。这次去舅舅老家看望老舅妈,得知她的孩子在县城工作多年车房都有了,还育有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让我既感到意外又真心为他们高兴。 小时候所有亲戚中,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外婆家。那里承载着我最深刻、最美好的回忆,这不仅仅是因为血缘的纽带,更是因为那里装满了我童年的欢乐与温暖。 当年,外婆家是破旧的木头房子,还和别人合住一间。外公喜欢种那种很长很细的甘蔗,我也对那甘蔗情有独钟。外婆家门前有个很大的池塘,长满了浮萍。夏天在门口玩耍时,运气好的话,一伸手就能抓到一两条大鲤鱼,有时直接奔到路上来跳。运气好的话直接抓几条。那突如其来的惊喜,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房东边有个水渠,是从大水库引过来的,清澈又冰凉。别看渠道不大却很神奇,里面经常有很多大鲶鱼。孩子们能在冲出来的水坑里抓到鱼几木桶,那热闹又震撼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池塘还在只是中间被分割了,浮萍也少了许多,一部分池塘外围被砖砌了起来,边上的房子也变了模样。外婆家已经搬到别处,盖起了一栋新楼房,原来池塘边的房子也不知换了谁家,都变成了崭新的楼房。我在那里久久伫立,那些美好的过往如幻灯片般在眼前不断闪过。 我曾在外婆家一住就是个把月,一般在亲戚家我最多待三天就想走,倒不是因为人家不好,只是有些亲戚家卫生状况不佳,人又繁杂我不太习惯。但外婆家不一样,虽然房子是木头的,比不上现在的楼房,可屋里总是清清爽爽。外婆是个极其爱干净的人,她做的菜也特别可口,尤其是咸鱼腊肉,那独特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每次吃饭,外婆都特别疼我,不停地给我夹肉夹鱼,碗里堆得满满当当,可她还是一个劲儿地夹,那满满的爱意,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外婆出身富裕,是财主家的女儿,裹着七寸金莲。在那个年代,虽不是城里的大富大贵人家,但在乡村里也称得上是上等人,是有钱人家的千金。外公教书还做过什么干事之类的,所以外婆家总有一种儒雅又特别的氛围。小时候没什么玩具,有一次我看到舅舅的烟盒花纹特别好看,就偷偷拿来玩,走的时候竟忘了还回去,害得舅舅找不到烟盒,后来走亲戚到我家才发现烟盒在我这儿,我那时年纪小,实在是被那烟盒吸引,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愧疚。 舅舅是个特勤快的人,勤劳到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天还没亮他就上山打柴,三五担回来的时候天都还没亮。在那个靠体力劳动的年代他把勤劳做到了极致。可也正是因为过度劳累体力透支,六十岁左右就因内脏疾病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如果不是那么拼命,或许今天我们还能见到他,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庆幸的是姨妈还在。遗憾的是外公走的时候,没有留下照片和视频,不像现在科技发达能随时记录生活。我曾给外婆拍过几张照片,每次看到,就能想起她那千金小姐的模样,即便生活在农村,裹着小脚,却依旧有着独特的气质。她坐过八抬大轿,经历过很多事,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这些都是妈妈讲给我听的,那些故事里藏着外婆的一生。特别是每次我们回来,外婆总是要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总说你们去上学了就是要等明年再来! 这次去外婆家,我怀着对逝去亲人满满的思念,看看老屋看看舅妈和舅舅的儿子。发现变化太大了。房子变成了两层小洋楼换了位置。院子里除了那口老井,地面铺上了水泥。院内七八辆小车停得满满当当。舅妈对我们这些不常来的外甥特别热情,打了四个鸡蛋,这可是招待贵客待遇,虽然在别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这份情谊只有我们懂。今天还闹了个笑话,车子进了村庄竟然找不到去外婆家房子的路口,还是问了隔壁的邻居才找到车子都开过了头,太快太意外了。 我特意在村子里走了走,以前就有一百来户人家,现在被公路一分为二,原来的小山头也盖满了房子又增加了四五十户全是楼房。这里的田非常肥沃远近闻名。因为气候温暖没有大山阻挡,不管种什么庄稼都能丰收是个产粮大村。以前农忙也去帮过忙,就是夏天实在太热,泥鳅都被热水烫得翻白,田泥也滚烫有些吃不消。舅舅的女儿特别能干,我们只能打打下手,那些一起劳作的日子也是满满的回忆。还有那时跟他们一起在隔壁的山头上采那种野蘑菇,如今那山头都变成了新房的地基了。 我们来时的路,承载着满满的回忆。虽然再也见不到当年的外婆、外公和舅舅,但那熟悉的相框还在,看着它,那些说不尽、道不完的回忆就涌上心头。他们对我的疼爱,我一直铭记在心,只是没能好好回报,这成了我心中的遗憾。但这份记忆、这份美好、这份亲情,永远不会被遗忘,它藏在那片圆圆的田地里,藏在那片小溪里,藏在那片鱼塘里,藏在那间装满回忆的屋子里,还有那小小的烟盒里,哪怕是那破旧的木屋,也承载着我最珍贵的童年。这就是我今天走亲戚,对往昔的追忆,对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