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坐了地铁再坐公交车,前往采育的路遥远漫长,路边的建筑一直连成一片,一直到了接近长子营了,才能看到不被建筑遮挡的田野。 在采育,凤河边的老槐树上挂着树龄325年的牌子,挂着1956年之前这一带还有古街、古城的风貌地图。那是传承了不知多少年的凤河之畔的采育古城,一朝被毁于那个特殊的年代。 据说,曾经的那个采育采育镇镇内还有“五孔石桥、大堤椿树、晨钟暮鼓、文昌高阁、三山一井、倒坐观音、古寺石佛、魁星高照”八处景点,有“三桥、四门、五台、八庙、七十二连营”。三桥三个方向上跨过河水的北大桥、西大桥、南大桥;采育城土围墙上则有东、西、南、北四个门;采育西南约四华里处的陈台、李台、铁台、冯台和贾台五个自然村,并称“五台”;采育镇南门外的观音庙、南门里的娘娘庙、东门外的药王庙、东门里的文庙、北门外的真武庙、北门里的关帝庙、西门外的灶君庙、西门里的天齐庙则是“八庙”。从图上看,现在唯一的遗存老槐树大致上属于真武庙或关帝庙。 现在凤河老城只剩下了这一棵槐树,这棵在冬天里落尽了叶子,将自己曲虬的老干老枝纤毫毕现地扭转到天空中去的老树,它曾目睹过的前世人间烟火永远飘散,只留下了不能言语的它自己。将既往的一切都毫不留情地抹去的后代,实在让人唏嘘感慨。 新建起来的房地产楼宇新城虽然干净整洁,但是与其他地方司空见惯的楼房建筑格式没有什么两样,完全失去了过去的庙宇之类的精神性建筑,也就引不起人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兴致,倒是凤河还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一条河两岸有树、河里有水的基本旧有风貌。根据说明图上的标志,沿着凤河向下游走走到廊坊,有十公里之遥,这正好是徒步行的一个恰当距离。 在还可以沿着一条河徒步走上十公里的位置上居住,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宜居的了。当然坐了漫长的公交车来徒步也未尝不可,只是不会像住在这里这么经常与方便。一条河,总是有两岸,来回走、各走一侧也就不会走烦。因为流水和流水上的天光云影,两岸树和岸树上的春夏秋冬都自有其一番变化无穷的自然之状。它们貌似重复却又没有绝对一样的时候,每一年的同一个季节也还是不一样,要不怎么会有每次走上去都像是崭新的欣喜体验呢! 在北京远郊的这个方向上,在挨着廊坊的乡下地方,天空和树木都格外清晰,冬天的蔚蓝天空和没有叶子的杨树柳树,将有的河段结冰有的河段还没有结冰的凤河装点得纯净而唯美。冬天才没有了叶子的树,是把树冠上纷纭的树枝走向清晰地展现出来的唯一机会。有叶子的树的美和没有叶子的树的美,都是树木之美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冬天沿着凤河看枯树,在静谧中呈现的繁复线条之上观望,就会把世界的静谧与条线的丰富感直接传递给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