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杨氏三兄弟长期活跃在中缅边境的毒品交易中。 然而,杨氏家族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公开

杨氏三兄弟长期活跃在中缅边境的毒品交易中。 然而,杨氏家族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公开宣称,如果不放人,将对当地执法人员进行报复。 对于那些直接参与抓捕行动的警员来说,毒枭们的威胁增加了心理压力。 毕竟,杨氏三兄弟还建立了庞大的武装力量。 杨茂安和杨茂良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消息,称他们愿意支付高额赎金。 杨茂贤的儿子带领一支武装力量,甚至直接将一门大口径钢炮架设在南伞口岸附近。 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调集了大量军队和武警部队。 边境口岸的交通被严密封锁,并对果敢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了严格审查。 当中国封锁了边境,直接切断了其经济命脉。 果敢民众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 杨茂贤的命运最终没有改变。 1994年,临沧中级法院对他作出了死刑判决。 果敢,位于缅甸与中国的边界地带。 14世纪至17世纪,果敢属于中国明朝的管辖范围,当时该地区隶属于镇康府和孟定府。 17世纪初,清朝建立后,果敢继续归属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管辖。 进入清朝后,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败亡后,他的部分随从逃入了缅甸北部的果敢地区。 在这一时期,果敢成为了中缅边界附近的避难所。 1640年代后期,杨氏家族在果敢逐步建立了土司政权。 这一政权起源于杨高学,杨氏家族在清朝的支持下,逐步扩大了果敢的控制范围。 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正式成为果敢土司,他以“奉正大夫”的身份,治理这一地区。 至乾隆年间,杨猷才的继承人杨维兴进一步扩展了果敢的领土。 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的儿子杨有根继承了父职,果敢的统治范围已远超其祖父当年的疆域。 果敢地区的土司政权在清朝的“六户”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 1840年,云南总督特意为果敢土司杨国华奏封“世袭果敢县令”。 1894年,英缅两国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明确规定果敢地区属于中国领土。 然而,三年后的1897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强行将果敢划入了英国的控制范围。 果敢的行政开始受到外来压力,果敢族的语言被逐步改变,原本通行的汉语变成了果语。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果敢依旧在英国的统治下,成为缅甸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果敢的土司仍然在地方上维持一定的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占领缅甸。 果敢的土司杨文炳则与中国政府进行了联系,表达了希望果敢能重新回归中国的意愿。 此时,杨文炳被中国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的上校司令。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杨文炳领导的果敢自卫队积极参与了抗击日军的战斗。 1943年7月,杨文炳受蒋介石召见,前往重庆与蒋面谈。 会面中,蒋介石授予杨文炳勋章并晋升为少将。 返回果敢后,杨文炳所领导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迅速展开军事行动,包围并逮捕了当地的土司衙门。 然而,第9师师长张金廷公开指责杨文炳与日军有勾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杨文炳最终被判无罪,并于1947年重返果敢。 此时,英国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 同年2月,缅甸的“国父”昂山与掸邦的各族代表签订了《彬龙协议》,共同决定建立缅甸联邦。 作为果敢族的代表,杨文炳也参与了此次协议的签署。 随着缅甸正式宣告独立,杨文炳的儿子杨振材被选为缅甸联邦的上议员,并兼任掸邦财政部长,而杨振材的弟弟杨振声则成为下议员。 在缅甸联邦成立后的首届国会上,杨振材兄弟提出了关于果敢民族权益的议案,明确主张“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这一提案最终被采纳,并写入了缅甸联邦宪法。 1959年,缅甸政府要求掸邦各土司放弃世袭权力,并提出金钱补偿,同时开始派驻政府军。 果敢土司杨振材交出了自己的治权,迁居腊戌。 然而,尽管地方上成立了自治政府,但杨家等土司家族依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1960年,缅中两国达成协议,确认果敢继续留在缅甸的版图内。 1965年,缅甸政府正式废除土司制度,并接管了果敢地区。 彭家声曾是杨家土司的部下,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并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1989年,彭家声在果敢地区发动了兵变,脱离了缅共的领导,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1992年,杨茂良兄弟与彭家声的势力发生了冲突,最终杨茂良成为果敢同盟军的新领导人。 然而,果敢地区的局势依旧不稳,毒品问题严重,杨茂良通过走私毒品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