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广州开年半个月狂砸454亿元推进旧村改造

快乐海风八 2024-03-20 21:52:44

相比开年首场土拍遇冷,广州城中村改造却异常凶猛。

前几天,白云区黄边村更新改造项目完成招商,中建三局、广州白云城投集团联合竞得;在同一天,南沙区东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备案状态变更为:办结(通过),建设单位南沙交投集团。

黄边村总投资达68.17亿元、建设规模85.32万㎡,东井村总投资达19.17亿元、建设规模15.21万㎡,合计超过87亿元、100万㎡。

放眼当下的广州,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建设总量,是比较稀少的。

两个项目先后取得进展,恰是与当下广州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密切相关。

往前统计一看,2024年开年至今,广州一共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含上述两个项目)有了新的进展,还有荔湾山村、黄埔庙头村、旺村(北)等,总投资规模达454.3亿元,总建筑规模达451.54万㎡。

毫无疑问,广州城中村改造又可能迎来一波新的热潮。

为什么城中村改造又开始形成热潮?

深究其因,一是、去年4月至今,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一步步上升为当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到了去年10月,住建部开始督促相关项目推进落地。

二是、金融端开始全力开闸、投入大量资金,比如央行重启PSL、投放规模多达3500亿元,全国首笔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贷款、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相继落地,包括债券市场首单城中村改造企业债、首单城中村改造ABS成功发行。

这样细节体现在数据上:房地产开发投资收缩,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快速。

2023年11月广州经济运行简况中,1-11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5%。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仍处在较快增长中,分别同比增长20.8%、11.2%。

同样在这些城中村改造项目中,亦能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

改造方向基本是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比如黄边村本身以厂房密布的工业园为主,旧改需要按要求引入产业和目标企业,建设方向是广州设计之都;荔湾山村里有大量茶叶专业市场,升级打造为国际花卉、茶叶采购中心高地。

潭村旧改项目,螺涌村、松南村、松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庙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九佛街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项目,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产业引入要求同样很高。

前两者处在罗冲围片区,是广州市重大投资项目,目标是建设为广州西部产业产业高地。后者一个是临港经济区和广州海丝城重要区域,另一个是以产城融合、生态保护等建设目标的新乡村示范带。

产业导入要求高、基础设施建设多,也意味着:

这次广州推进城中村改造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8个项目基本全是广州国企、区属国企,这也是当下金融端资金投入方向决定的,背后也说明未来广州城中村改造中,民营开发商可能被踢出局。

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先前,合景、奥园、时代、合生、富力、雅居乐、佳兆业、星河等本土老牌粤系房企陆续主动退出广州旧改项目,以及龙湖、升龙等外来房企。

上一篇《广州2023年首个招商旧改项目至今没有下家》也提到,民营房企退出后,如果地方国企不进场,就会沦为无人接盘的局面。

不只是黄埔区永岗旧村(不含横东、横南、横北)上,花都区田美村、横潭村(河西村)同样如此。作为操盘企业的富力、时代在去年9月想要对外公开引入民间资本,计划融资规模为3.4亿元、4.71亿元,结果至今仍未完成引入资本方。

两个项目总资金需求仅仅是8亿元出头,也没有意愿企业下场。

资金、市场对于广州旧村改造、楼盘项目的青睐,其实已十分明显:退出旧改领域、回流到核心区。

旧村改造上,因为广州走向“做地模式”,导致一二级土地联动分离,土地绝大部分利润被七家指定的做地机构拿走,留给后继操盘的房企利润空间十分有限,退出广州旧改市场变得理所当然。

2023年广州土拍市场,成交率仅有67.7%,且往核心区、近郊地铁沿线板块聚集,这一年核心区土地成交楼面价四次登上广州TOP10榜单。

过去一年,高去化率十大项目集中海珠、天河、荔湾三个市中心区域。从化、白云、增城、花都成交均价跌幅为16%、10%、9%、7%,领跌全市。(来源:广州中原2023年房地产市场报告)

多种因素又进一步说明,2024年外郊区供地猛增、加上本身库存积压、去化周期长等,也会让城中村改造项目变得更加漫长,甚至很难等到动迁。

而核心片区、重点建设项目,尽管有央企、地方国企入场,同样举步维艰,因为广州旧改正在执行统一化的征收手段、补偿标准,抛开了市场化的拆赔很难被大部分村民同意,就像房票安置一样,各持己见。

比起之前,现在广州城中村改造换了一个模式重生,是不是该庆幸呢?

0 阅读:1

快乐海风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